(西貢)港鐵甩卡非維修疏忽 邊忽出事都勿忽事

 2023-02-23
(西貢)港鐵甩卡非維修疏忽 邊忽出事都勿忽事

就去年12月將軍澳綫列車車廂移位嚴重事故,港鐵本月初公布正式事故調查報告,確認涉事車卡車鈎裝置內固定緩衝器套環鬆脫,導致緩衝器移位。港鐵稱事故是原廠生產組件問題,表明事故與維修安排無關。有議員希望港鐵可吸取教訓,並促請港鐵加快完成資產管理檢討,並關注人才流失情況。



事故當日,1500 人需下車疏散。


本月3日,港鐵公布事故詳細調查報告,指去年12月5日,出事的載客列車,駛入將軍澳站期間,第六卡車廂一個屬於半永久的車鈎裝置中,一個用作固定緩衝器的套環鬆脫,令緩衝器在車鈎內部結構中移位,車廂之間的通道出現異常延伸,因而導致1,500名乘客須經車頭緊急疏散到將軍澳站月台。將軍澳綫亦癱瘓半日,區內交通嚴重受阻。



去年12 月,港鐵將軍澳線列車險甩卡。



當時正值上班時間,居民大受影響。


調查委員會:套環鬆脫屬原廠問題

調查顯示,事故時該兩卡車廂之間的車間通道,仍然連接,列車並無偏離路軌。調查委員會認為,套環鬆脫最可能成因是在原廠生產時,未有效地使用螺絲固定劑於螺紋上,使套環不能永久固定,而經多年使用後,套環終致鬆脫。


事後,港鐵亦有拆開部分列車的同類緩衝器作檢查,確認未有發現任何套環鬆動的情況,並指出是次意外是在港鐵列車上首次出現的個案,表明維修安排與跟事故無關。港鐵續指出,日後會每兩年拆開一次作檢查。



港鐵以圖解釋車鈎內緩衝器套環鬆脫。



調查報告指列車並無偏離路軌。


張欣宇:事故屬不可預料風險

曾任港鐵工程師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細閱詳細調查報告後解釋,今次事故成因源於列車部件在生產時已存在的「隱蔽瑕疵」,無論在港鐵或甚原廠送修,也難以發現。再加上今次新的故障模式,全球也極為罕見,因此將軍澳線列車事故的成因,基本屬於不可預料的風險,和港鐵本身的維修並無關係。


張欣宇認為,所幸當年荃灣線脫卡事故後,港鐵採取的改善措施發揮作用,令列車在出現故障後能夠緊急煞車,因而並無對乘客和工作人員造成實質的安全風險。雖然如此,他仍促請港鐵可就新的故障模式發生後累積經驗,以改善設計標準,並主動防範同類故障日後在不同的部件發生。



張欣宇接納事故屬不可預料風險。


盧偉國:應加強風險管理機制

工程界立法會議員兼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則認為,雖然從整體服務表現數字來看,港鐵可靠性達到相當高水平,但近年來港鐵一再發生嚴重事故,反映管理上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並應加強風險管理的機制。


盧偉國解釋,風險管理關乎一些可能存在的風險。例如檢視一些似乎不會移位、不會出事的設備相當重要。因此,他促請檢討鐵路資產管理的專家小組,應盡快提交完整報告予立法會審視。另外,他亦擔心現時港鐵專業人才流失情況,將影響港鐵服務水平及往後的新鐵路項目發展。


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指已收到調查報告,機電署會密切監察港鐵各項建議的進度。另外,政府成立的獨立監督小組亦已展開工作,確保港鐵的維修保養及營運管理工作與時並進。



盧偉國認為港鐵要加強風險管理機制。


去年延誤事故 港鐵被罰逾$6500萬

根據港鐵提交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文件,去年共有154宗8分鐘或以上延誤事故,以及八宗31分鐘或以上的延誤事故。根據票價機制,港鐵倘出現服務嚴重延誤便需要繳交罰款,該筆罰款會根據與政府就服務表現安排的既定機制,按服務影響時間,將款項回贈予乘客。


八宗延誤至少31分鐘

按現行票價機制引入的服務表現安排,若列車服務出現31分鐘或以上延誤事故,且在港鐵控制範圍內的因素引起,即需要按累進方式罰款,少於一小時罰款100萬元,延誤三至四小時罰500萬元,其後每小時再增加罰款250萬元,每次事故罰款上限為12小時,即最高2,500萬元。罰款預計將以每程3%車費折扣的方式,於今年6月實施票價調整時回饋乘客,並維持至少六個月。


港鐵發言人表示,據初步資料,去年共有8宗31分鐘或以上服務延誤,初步確認是由港鐵控制範圍因素引起,故會撥出6,550萬元金額優惠回饋乘客,平均每宗罰款逾800萬元,相比港鐵2021年共錄得16宗相關延誤事故減少一半,惟罰款則比前年1,900萬大增2.5倍。而2022年全年運作超過135萬班列車當中,列車按照編定班次行走和乘客車程準時程度,均維持在99.9%的高水平。



港鐵去年有八宗延誤至少31 分鐘的事故。


【將藍隧道 下月試辦過海巴士線】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連接路去年12月開通,運輸及物流局及運輸署,向立法會交代通車後情況。九巴及城巴早前先後表示,正向運輸署申辦經將藍隧道的過海路線。九巴預料新線35分鐘可到達灣仔,最快或於下月試辦過海隧巴特別班次。


現時將藍隧道的設計交通流量,為每方向每小時2,800架次。文件指出,將藍隧道於開通後,平日分別分流27%往九龍方向,與及22%往將軍澳的交通流量;至於周末及假日的分流效果更為顯著,分別達28%及26%。新路開通後,在平日早上繁忙時段,將軍澳隧道往九龍方向的車龍長度大幅減少1.3公里;週末及公眾假期的傍晚繁忙時段,相反方向車龍更大減逾1.4公里(76%)。


運輸署發言人表示,雖然現時將軍澳兩條過海隧巴士線客量偏低,但因應居民建議,運輸署一直與巴士公司,研究試辦行走將藍隧道的特別班次,並已大致敲定服務細節。發言人續指,視乎與地區人士的溝通,可望於下月試辦該過海隧巴特別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