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沙管制區原定月底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停用所有收費亭。惟至月中仍有不少車輛未收到或購買相關「車輛貼」,有商用車司機批評安排混亂,至截稿前政府決定順延實施日期至5月7日,有團體及議員批評運輸署部署失當。
大批司機到服務站查詢,表示不滿安排。
有的士張貼標語,不滿「司機卡」安排。
各區販賣機服務站冇貨 網上申請多時未收到貼
去年8月政府將《道路交通(繳費貼)規例》刊憲,正式分階段推展在青沙管制區,以及政府收費隧道架設不停車繳費系統。然而,到了本月9日,運輸署一度公布青沙管制區定於本月26日,率先實施不停車繳費後,大批此前未作出新安排的商業司機,擔心實施後未有俗稱「司機卡」的車種繳費貼,會引發繳費混亂,因此一時間四出搶購繳費貼。
除了各區自動販賣機的繳費貼給搶購一空,每日也有不少司機撲到相關服務站排隊查詢,卻被告知缺貨,最快要到3月才可買到。雖然署方亦有網上申請渠道,但不少人申請多時仍未收到車輛貼,批評運輸署安排混亂。
自動售賣機中多種繳費貼長期缺貨。
青沙管制區不停車繳費延至 5 月 7 日實施。
陳恒鑌:公布到實施過於倉促
直至2月13日,即宣布原定實施日期不足一周,運輸署決定押後實施日期,至兩個多月後的5月7日上午5時,才正式於沙田來往九龍西的青沙管制區,實施不停車繳費。至於年內所有政府收費隧道推行「易通行」計劃的目標,則依然維持不變。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向《我家》表示,今次易通行在首條收費公路宣佈推行到正式實施,做法過於倉促,以至有不少司機對新系統感困惑、甚至申請時出現混亂。他認為事件反映推行「易通行」時部署失當。
陳認為,政府聽到業界聲音決定延期是負責任做法,可以避免強行推出易通行可能發生的危險。惟他同時希望相關部門與承辦商應認真檢視事件,在延期約三個月內做好宣傳工作,精簡登記程序,令各方在不同隧道逐步實施「易通行」時,都可做好準備。
陳恒鑌續指,有別於過去車輛登記使用的「快易通」系統,「易通行」在使用繳費貼後毋須繳交每月手續費,當所有車輛都必須使用繳費貼,經過隧道毋須再排隊繳費,可以有助改善隧道流量,紓緩隧道塞車情況,於不少國家及地區都已採用類似系統收費。
陳恒鑌(左二)認為延期是負責任做法。
運署就延誤引混亂致歉 承諾多作解說增服務點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日前為「易通行」延誤造成的混亂致歉。她解釋,不停車繳費早於2021年已通過,去年亦開始宣傳,市民在運輸署排隊續牌時,職員已經詢問車主是否申請「易通行」。而上月當局亦設立記者會作詳細解說。惟可能因市民見未有準確實施時間,所以反應較平淡。
因此,她承諾會為「易通行」多作解說,並將增設逾20個諮詢站及專門服務的士業界的服務點,令計劃於5月可順利推行。
另外,對於部份市民申請後遲遲未能收到繳費貼,羅淑佩解釋因程式編寫問題,營辦商與政府系統未能銜接,導致有1.6萬份申請未能送遞。營辦商早前已重新發信寄出繳費貼。
羅淑佩(右二)為「易通行」延誤造引混亂致歉。
「易通行」推行後無須停車繳費,或可減少意外。
【「易通行」大事表】
2017
政府提出行不停車繳費,並委托顧問公司展開研究。
2021/1
運輸署推出「不停車繳費服務」網站。
2021/11
車主遞交牌照申請開始,可預先登記申請「車輛貼」。
2022/8
《道路交通(繳費貼)規例》刊憲。
2022/11
《道路交通(繳費貼)規例》正式生效。
2023/2/9
運輸署宣布青沙管制區,同月26日正式實施不停車繳費。
2023/2/13
運輸署宣布青沙管制區不停車繳費,延至5月7日實施。
識別繳費貼扣數 取代行駛時停車繳費
不停車繳費系統原理,就是透過讀取司機貼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繳費貼,藉當中配有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偵測出車輛使用個該收費區。因此,當車輛經過收費點時,毋須在收費亭停車已能繳付隧道費。
分「車輛貼」和「車種貼」司機之後會收到通知,顯示車輛已經過哪條隧道、收費價格、日期和時間,以及繳費方式。而繳費貼分為「車輛貼」和「車種貼」,前者只供指定車輛使用,當車輛經過隧道後,隧道公司就會由司機登記的銀行帳戶或信用卡等扣取收費。
「易通行」分兩種繳費貼,「車輛貼」屬其一。
「車輛貼」只供指定車輛使用,部份車輛獲發的第一張「車輛貼」費用全免,每輛汽車只可使用一個適當的繳費貼。當車輛經過隧道後,隧道公司就會由司機登記的銀行帳戶、信用卡或儲值支付工具,扣取隧道費;而「車種貼」則按車種分類,不會附帶車輛資料,使用時須為儲值帳戶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