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將設車輛加氫站 大埔變新能源「先區」

 2023-03-09
(大埔北區)將設車輛加氫站 大埔變新能源「先區」

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及將開展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的試驗,當中大埔將成為氫燃料重要試點。繼去年大埔煤氣廠設置氫氣抽取系統,當局透露今年會在包括大埔在內的三個地點增設加氫站,以測試加氫技術的操作及安全性。地區人士指氫能試驗屬好開始,惟市民仍未認識氫能源,冀選址最好遠離民居,並多作解說。



大埔將成為氫能車輛試點。


煤氣公司去年試驗「抽氣」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上月底透露,將於今年開展的氫能重型車輛試驗初步詳情。當中會先安排引入垃圾車及貨櫃車作測試,同時在大埔、元朗凹頭及柴灣增設加氫站,以測試加氫技術的操作及安全性,同時亦會開展試驗氫氣車輛通過隧道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政府早前公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目標於2035年前,香港增加發電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比例至60至70%。因此,煤氣公司於去年亦試驗從煤氣中抽取氫氣,以配合當局公佈的氫氣加氣站建造計劃,藉此推動氫氣車輛。



大埔煤氣廠試驗從煤氣中抽取氫氣。


電池將氫化電屬零碳能源

用氫能驅動的車輛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車上使用氫燃料電池,將氫能轉化成電能,即是城巴去年指正待審批的西九龍廠電池加氫站項目。


至於另一種做法,則利用儲氫罐,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機械能驅動車輛。兩者過程中只會產生水和熱,屬零碳能源。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中)參觀氫能巴士。


陳克勤望測試站遠離民居


新界東北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我家》表示,支持當局撥款做氫能試驗,認為加快零碳能源發展是好開始。惟他直言,社會現時對氫能燃料,以至氫能車輛的應用及安全性仍不太了解,擔心若未有做好解說就貿然設站,難以釋除對安全的疑慮。因此,他希望測試的加氣站可遠離民居,並盡快公佈選址。


陳克勤續指,正因重型車輛轉用電能效益不佳,過程中或需耗費大量電力,因此重型車輛相對上更適合採用氫能。同時間,內地重型運輸長遠亦正朝氫能發展。他認為內地及本港兩地發展緊密,及早做氫能試驗,有助對接內地發展。


翻查資料,內地發展及利用氫能已經有中長期規劃,目標是至2025年,氫燃料電池車輛達到五萬輛,每年可再生能源製氫量達到最高20萬噸,以藉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每年至200萬噸。到2035年,期望能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陳克勤冀加氣站可遠離民居。


測試類型雙層巴和重型車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指,為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全球都在尋找和研發不同的零碳技術,現時的主流看法是氫燃料的使用在未來將會增加,並且有機會成為重要零碳能源的其中一種。


當局正領導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因應本地情況在今年有序地開展試驗,全面測試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和重型車輛,以觀察它們在本地環境下的運作表現。



當局將引入氫能垃圾車作試驗,圖為內地氫能垃圾車展覽。



城巴西九龍廠的加氫站正待審批。



城巴早前引入本港首架電動雙層巴。


城巴引入港首架氫能巴

本港巴士主要仍以柴油作燃料。城巴於去年7月率先引入全港首架三軸雙層氫能電池巴士作測試,其後更計劃在西九龍車廠興建本港首個加氫站。加氫的過程,僅需約10至15分鐘,以配合政府測試氫燃料電池巴士計劃。


高強度碳纖車身 不銹鋼管製框架

該輛雙層氫能巴士由城巴與內地汽車商合作設計製造,車上配備將氫氣轉化為電能的燃料電池,而車身則由輕身的高強度碳纖維物料製成,主體結構框架則由不銹鋼管製造。


城巴發言人指出,氫能電池巴士可應付本港山路及斜坡行車環境,故認為氫具備成為香港主流交通運輸能源的潛力。今年會繼續引入續航力超過400公里的量產氫能巴士車款,以支持政府並進行試驗氫能、電能及柴油巴士的計劃,目標於2045年達致全線車隊零排放。



城巴去年引入港首部氫能雙層巴士。


【法例禁止氫能車入隧道】

引入氫能車輛,需要政府在法例上拆牆鬆綁。由於氫氣屬危險品,根據目前《危險品(一般)規例》規定,儲存超過五公升氫氣須申請牌照,而載有危險品車輛,更禁止駛入隧道。


入西九龍車廠靠躉船過海

城巴早前雖引入氫能巴士到西九龍車廠,但由於法例下禁止駛入海底隧道,因此只能依靠躉船過海,將該巴士運往柴灣車廠。新巴城巴母企匯達交通行政總裁譚利民表示,需要政府修例豁免,否則氫能巴士在現時本港法例下難以在港載客。


上月中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在新能源運輸基金下預留二億元,與專營巴士公司及其他持份者合作,在今年開展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試驗,預計政府將資助購買四至五輛氫能巴士,今年內亦會有第一部氫能雙層巴士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