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區議會的任期年底屆滿,為重建地區秩序,政府於本月初提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新方案中葵青及荃灣分別為32及22席。隨著議席產生辦法更多元,多個地區人士認為,新方案能更多元反映地區聲音,在討論地區事務更可體現大局思維,並更有效推動改善處理地區問題。
本月2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區議會的改革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將有470名區議員,十八區區議會將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以及由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混合模式產生,另加各個鄉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各區的當然議員。
不少區議員離任,葵青區議會一度運作停滯。
新增「三會」成員加入 民政專員任區會主席
在新選制下葵青區議會將維持現屆的32個議席,而荃灣區議會將再增加一席至產生22名區議員,繼續維持現有形式服務居民,收集並反映居民意見。而葵青及荃灣將分別藉地方選區由已登記的選民,選出分別6名及4名心儀的直選區議員。
至於兩區未來均設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是來屆新增的區議員產生模式。由「三會」、即由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提名及間選產生。另外亦設有委任及由鄉委會主席擔任的當然議席。除了區議員產生辦法將會與現屆不同外,區議會主席亦將改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而區議員當選後亦會受新引入的資格審查及履職監察制度規管。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月初公佈。
區議員:納不同種族加入助發展
來屆區議會組成辦法加入更多委任及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荃灣區議員葛兆源向《我家》表示,加入委任議員對區議會來說是件好事,因過去委任議員也是區內資深領袖,服務經驗透徹。
他認為,組成區議會方法變得更多元,將可吸納不同年齡階層、甚至可以讓不同種族地區人士成為區議員,相信可促進區議會能為更多不同層面人士服務。
葛兆源(左)相信區會改革後可變得更多元。
至於葵青區議會主席盧婉婷,亦支持藉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她表示,改革區議會,令區議會回復《基本法》下作為「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重回聚焦地區民生事務諮詢的定位。
盧婉婷(左)向市民收集簽名支持完善區議會。
理性做事加上監察規管 將更切實貼地服務市民
她認為,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體現行政主導,讓地區官員不只要擔當聯結各界的角色,亦需更貼地了解民情,從而可帶領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服務好區內市民。盧婉婷形容,新制度將會是長遠造福老百姓的好制度。
曾擔任16年區議員、新界西南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則相信,今次完善地區治理方案,將會令區議會產生更好的化學作用,更重要是可令整個社會可以回復安寧,讓議會可以回復理性務實的態度做事,再加上有監察制度規管。他相信無論是對荃灣區還是葵青區議會,來屆區議會將會更切實貼地服務市民。
陳恒鑌支持設有監察區議員履職制度。
鄧炳強( 中) 現身街站,向市民解說新制。
【完善地區治理方案 葵青荃灣議席數目】
議席產生辦法
葵青區議會
直選議席6席
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12席
委任議席13席
當然議席(鄉委會主席)1席
議席總數32席
荃灣區議會
直選議席4席
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8席
委任議席8席
當然議席(鄉委會主席)2席
議席總數22席
【市民問呢啲】
1. 邱先生(荃灣居民)
問:新選制下已登記選民是否無得投票選區議員?
答:不是。每個已登記選民,均可在新劃分下的地方選區投下其最心儀的區議員,該選區最高票的兩名候選人將會當選成為區議員。
2. 伍先生(荃灣居民)
問:新選制區議會,會唔會只變成服從政府的「啦啦隊」?
答:區議員繼續受市民監察,區議員亦將受新增履職監察制度規管,一旦不能發揮其應有職能,就是失職。
3. 陸小姐(荃灣居民)
問: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任區議會主席有何好處?
答:指定由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並賦予其指導區議會工作的權力,可增加區議會的效率,並能將諮詢意見帶入政府,推動改善地區。
地區設宣講會街站 向市民解說新方案
為向市民講解「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政府及不少地區人士早前均舉辦宣講會及街站,向市民講解新方案,並爭取簽名支持。當中工聯會於本月10日,在葵芳港鐵站外擺設街站,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及葵青民政事務專員鄧顯權,均到場向市民解說完善地區治理的重要性。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政府正全力進行《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的草擬工作,希望盡快提交立法會審議,目標是爭取立法會在今年暑期休會前通過《條例草案》,期望於今年年底進行區議會一般選舉,讓第七屆區議會可如期在明年1月1日就任。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回覆時補充,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提出優化區議會的諮詢及服務職能,強調區議員需要與市民建立恆常的溝通聯絡機制,定期與市民接觸,聽取市民意見,亦要做好地區服務,包括諮詢或轉介個案等,以提升其有效暢通民意的功能。而從不同渠道收集意見可使政府更立體考慮問題,有助制定更合適的政策和措施。
【荃灣關愛隊誓師啟航 成員涵蓋各界200人】
俗稱「關愛隊」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陸續在18區成立。當中,荃灣區19隊關愛隊率先於本月5日舉行誓師典禮,並馬上投入服務展開工作,於同日在場外展開多項街坊服務,包括為區內居民提供體適能運動簡介、簡單身體檢查及中醫義診服務。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典禮上表示,希望獲選團體的衷誠合作及團結互助,上下一心為荃灣居民服務。她表示,相信荃灣區「關愛隊」定能凝聚社區力量,秉持「民政幫到你」精神,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務,共建一個關愛社區。
根據資料顯示,荃灣區總共有19隊關愛隊共有220名小隊成員,涵蓋不同界別,籌辦的團體均是多年來紮根荃灣地區團體,在區內早有社會服務經驗及地區網絡。除服務一般區內街坊,亦會凝聚婦女、少數族裔及青年人服務社區。
其中,由荃灣海濱居民促進會承辦的荃灣海濱關愛隊,將會協助及聯結區內一間國際學校,成立跨種族的義工隊伍,招募校內學生擔任義工並為他們提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