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地區新方案出爐 大埔北區議席增

 2023-05-18
(大埔北區)地區新方案出爐 大埔北區議席增

現屆區議會的任期年底屆滿,為重建地區秩序,政府於本月初提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新方案中北區及大埔分別為24及22席。隨議席產生辦法更多元,有地區人士認為,新方案能更務實反映地區聲音,在討論地區事務更可體現大局思維,更有效推動改善處理地區問題。



北區區議會將在下屆區議會增兩席。


區議員人數大埔22北區24 新增「三會」成員加入

本月2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區議會的改革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將有470名區議員,十八區區議會將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以及由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混合模式產生,另加各個鄉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各區的當然議員。


在新選制區下,兩區的區議員人數均有所增加。大埔區議會將較現時增加一席至22席,而北區區議會更隨北部都會區發展及人口增加,將增加兩席至產生24名區議員﹐繼續維持現有形式服務居民,收集並反映居民意見。而兩區將分別同樣藉地方選區由已登記的選民,分別選出4名心儀的直選區議員。


至於兩區未來均設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是來屆新增的區議員產生模式。由「三會」、即由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提名及間選產生。



「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月初公佈。


民政專員任區會主席 新引入履職監察制度

另外,亦設有委任及由鄉委會主席擔任的當然議席。除了區議員產生辦法將會與現屆不同外,區議會主席亦將改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而區議員當選後亦會受新引入的資格審查及履職監察制度規管。


已擔任15年北區區議員的溫和達支持今次的區議會改革,他認為,區議會的選舉制度應該既要體現民主原則,又要符合地區現實和居民需求。而今次改革重點正是可以一改過往因為區議員為爭取選票效應,而令選區與選區之間出現矛盾。



溫和達(右二)相信諮詢可了解地區需求。


地區發展所需專業人才 將可藉不同途徑獲吸納

隨完善區議會組成辦法及監管,溫和達相信區議會將可回歸原有的定位和角色,落實諮詢職能反映地區層面的需求和現實,使其能真正成為民生導向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令區議員可更好更專注為社區服務。


對於區議會未來的組成除了由地方直選產生外,亦有配合委任、間選方式的議席,大埔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胡綽謙認同這樣的改變。他向《我家》解釋,改革可以令區議會組成更多元化。而地區發展所需的專業人士和人才,將可透過不同途徑更廣泛地吸納、確保議會能為整體社會的發展利益做事,因此他支持今次的完善方案,並多番落區擺設街站向市民解說新方案的好處。



胡綽謙(右)認為新方案可更多元吸納人才。


新界東北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則期待,在強化地區治理架構後,能夠更好地協調地區力量,為社區建設帶來一番新氣象。他形容,今次改制將可向市民證明,這才是對香港最有利的區議會制度。



李梓敬(左二)夥同陳巧敏(右三)向市民解說新方案。


【完善地區治理方案 北區大埔議席數目】

議席產生辦法


北區區議會

直選議席4席

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8席

委任議席8席

當然議席(鄉委會主席)4席

議席總數24 席


大埔區議會

直選議席4席

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席8席

委任議席8席

當然議席(鄉委會主席)2席

議席總數22席


【市民問呢啲】


1. 胡女士(市民)

問:區議會改革後,市民可經直選投票選出區議員嗎?

答:可以。北區及大埔已登記選民,均可在兩區新劃分下的各兩個地方選區,投下其最心儀的區議員,該選區最高票的兩名候選人將會當選成為區議員。



2. 陳先生(市民)

問:新選制下的委任區議員,會唔會只成為支持政府的「啦啦隊」?

答:區議會將繼續受市民監察,區議員亦將受新增履職監察制度規管,一旦不能發揮其應有職能,就是失職,民青局局長在到當區區議會主席或當區區議會動議後,可啟動監察委員會制度作調查。



3. 羅女士(市民)

問:來屆區議會新增的履職監察制度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答:為防區議員失職卸責,履職監察制度就是透過監察委員會進行調查,並按調查結果及建議對有關區議員作出處理。若認為裁決不公,涉事區議員可向政務司司長提出上訴。


地區設宣講會街站 向市民解說新方案

為向市民講解「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政府及不少地區人士早前均舉辦宣講會及街站。當中有社團夥同大埔民政事務專員陳巧敏,及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在大埔都開展街站,向市民解說完善地區治理的重要性;而選委界別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則參與在粉嶺華明商場的開展「完善地區治理建設社區幫到你」簽名大行動。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政府正全力進行《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的草擬工作,希望盡快提交立法會審議,目標是爭取立法會在今年暑期休會前通過《條例草案》,期望於今年年底進行區議會一般選舉,讓第七屆區議會可如期在明年1月1日就任。


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回覆時補充,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提出優化區議會的諮詢及服務職能。發言人強調,區議員需要與市民建立恆常的溝通聯絡機制,定期與市民接觸,聽取市民意見,亦要做好地區服務,包括諮詢或轉介個案等,以提升其有效暢通民意的功能。而從不同渠道收集意見,可使政府更立體考慮問題,有助制定更合適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