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公路往九龍方向近汀九橋底一個彎位,被市民謔稱為「拓海彎」,全因該彎位多年來經常有因為車輛跣胎而觸發的交通意外。今年6月,該處相繼有私家車翻側令司機一度被困,並有私家車撞車後起火嚴重焚毀,不少駕駛者經過時「步步驚心」。多名議員及地區人士相約有關部門實地視察,希望改善路面情況減少車禍。
「拓海」一名源自賽車動畫《頭文字D》主角藤原拓海,因其在故事中駕駛技術高而得名。而屯門公路該落斜路段的彎位之所以稱為「拓海彎」,是由於該處不時有車輛車速過快導致跣胎而發生自炒或撞欄等交通意外,而每逢落雨,發生交通意外機率更高。
8 月14 日:「拓海彎」一輪客貨車於快線「自炒」。
年初至今 至少十宗交通意外
由今年初至今,「拓海彎」已發生至少十數宗交通意外。對上一宗意外於本月14日發生,一輛深藍色客貨車在快線過彎時失控撞向路邊石壆,幸未有人受傷,事後有駕駛者稱,該宗意外已經是兩星期內的第四宗。
上月3日,「拓海彎」九分鐘內更連續發生涉及三車的兩宗意外,而在今年6月「拓海彎」除了有客貨車跣胎翻側令司機一度被困,擋風玻璃碎裂外,更有私家車撞車後起火焚燒,可見「拓海彎」意外率甚高。
事實上「拓海彎」的問題已「非一日之寒」,在2020年的8月至10月的3個月內,更曾發生10宗有人受傷的交通意外,即當時平均每五日就發生一宗。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副主席江日雄指出,「拓海彎」限制時速70公里,落斜同時入彎,稍不留神便容易超速。
7 月3 日:該意外黑點9 分鐘內發生兩宗意外。
專家:彎位內向外傾斜易「甩尾」
江日雄續指出,一般落斜彎路本應由外向內傾斜以防過彎時離心力,令車輛向外拋出,惟「拓海彎」彎位設計則相反是由內向外傾斜,一旦車速過快或下雨,令輪胎與路面摩擦力減低,容易「甩尾」。因此,江日雄提醒尤其在快線過「拓海彎」前,就已經需要收慢車速,避免轉彎時大腳剎車導致車輛失控。同時,他提醒車主定期檢查車胎狀態,減少意外發生。
田北辰促改善路面伸縮縫駁位
新界西北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據其所知,單是今年6月其中兩星期「拓海彎」已發生至少七宗交通意外,為此他聯同實政圓桌屯門社區幹事莊豪鋒等人,與路政署、運輸署及土拓署代表,一同駕車到場實地視察,希望可透過改善路面情況減少意外,亦避免車禍引致屯門公路塞車的次數。
田北辰透露,當時與官員們一同坐車來回經過「拓海彎」兩次,途中就路面情況進行交流。他指出,留意到彎位路面間有令路面適應熱脹冷縮的伸縮縫,但同時亦有不少渠蓋,令車輛駛經時會令車輛彈起。他擔心如果車胎性能較差,隨時有機會拋起車輛導致甩尾。因此,他希望相關部門改善伸縮縫接駁口問題。
6月8日:有私家車在「拓海彎」撞車後起火。
6月7日:一輛貨車在慢綫撞車後司機被困。
路署暫定今年11月重鋪路面
而田北辰亦引述相關部門回應指,該路面設計符合標準,於兩年前並曾重鋪路面,為提高安全性,路政署將暫定於今年11月再次重鋪路面,並最快於本月增加路牌提醒駕駛者在彎前要開始減速及即將右轉。另外亦研究增設「快相機」,令駕駛者駛經上述路途時保持在限制車速內,以提高安全性。
田北辰(左二)希望相關部門改善伸縮縫接駁口問題。
【改善屯公「拓海彎」 四大措施及建議】
1. 改善伸縮縫接駁口物料避免引致跣胎
2. 加設超速相機避免車輛超速失控
3. 今年11月重鋪彎位一帶路面
4. 彎位前加設路牌提醒有轉右急彎而減速
屯公交通意外宗數 過去三年全港最多
屯門公路於1978年至1983年分階段通車,全長19.3公里,亦是本港首條快速公路。其大型重建及改善工程於2015年底完工。然而,屯門公路意外以公路計,於過去三年的交通意外宗數均為全港最多。
根據運輸署數據,2020年至2022年屯門公路交通意外達718宗,即平均約每一日半便有一宗。近年,更因屯門及元朗等地加促發展而人口大增,令車流及車禍俱增。
而屯門公路最嚴重一次車禍發生於2003年7月,一輛載有40名乘客的265M雙層九巴,駛至屯門公路近往大欖隧道路口時,因沿中線行駛的貨櫃車突然切線失控,將巴士逼向天橋欄杆,巴士其後從橋上墮落數十米下的汀九村山坡,釀成21死20傷的慘劇,是本港歷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陸上交通事故,比2018年2月大埔公路馬場巴士線巴士翻側造成19人死亡的事故更嚴重。
【屯公過去三年車禍統計】
年份 2022年
交通意外總數 222
致命意外 2
嚴重意外 17
輕微意外 203
年份 2021年
交通意外總數 246
致命意外 1
嚴重意外 29
輕微意外 216
年份 2020年
交通意外總數 250
致命意外 2
嚴重意外 45
輕微意外 203
資料來源:運輸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