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佛教藝術,會聯想到瓷器木雕、巨大的石像,又或是畫有菩薩形象的名畫,皆予人莊嚴之感,並且價值不菲。今期報道的畫家,帶來一點點的不同,她用輕鬆的方式表達比較嚴肅的宗教哲學思想,亦不乏支持者。
張穎儀:馬灣逭個擁有豐富大自然色彩的地方,對我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我只是純粹隨心地把生活所感所想、學佛的領悟以畫筆表達出來。//
張穎儀曾修讀文學,喜歡寫詩,但更愛畫畫。「我不會說自己是從事佛教藝術創作,我只是純粹隨心地把生活所感所想、學佛的領悟以畫筆表達出來。」張穎儀其實不論畫畫或寫作,都離不開生活,「加上我自小喜歡閱讀,我讀過的文字不知不覺成為我創作的養份」。「家住馬灣近二十年,這個擁有豐富大自然色彩的地方,對我創作有很大的幫助。」張穎儀見證著馬灣的變化,感到有點可惜,以前馬灣有很多牛蛙,大自然的氣色更濃厚,但也慶幸有遠離煩囂的地方,令她可以長時間專注在畫畫上。
說起學佛因緣,張穎儀憶起她剛出生時的一件「大事」。「我剛出生便患了大病,高燒不降,渾身抽搐,口吐白沫眼睛已反白了,臉色也因為缺氧變紫,在鬼門關繞了一圈後,外婆以湯匙撬開我的嘴巴,可我咬得緊緊的,她喚來左鄰右里燃點一梱一梱拜觀音用的香,後來她們聽到我發出『咯』一聲,吞下塞住喉嚨的痰。再之後,她們見到我眼珠慢慢回復原位。」
自己製作的畫集和散文集。
站在花朵上的大象,寄寓輕重是自己判斷。
//之前我真的沒想過父母也會變老會死亡,他們的存在被我『理所當然化』。//
自此以後,張穎儀喜歡聞香,外婆又會帶她去寺院,長大後更是喜歡看佛教故事。「今生也因為小時候的瀕死經歷,聞了『救命香』,種下以後我喜歡寺院氣味覺得像回家似的有安全感的因。」張穎儀第一次經歷家人的死亡,也對她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前我真的沒想過父母也會變老會死亡,他們的存在被我『理所當然化』。」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自此之後,我畫的創作都跟生死有關,離不開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