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手藝+新元素 「90後」守住40年麵廠

 2020-08-28
舊手藝+新元素 「90後」守住40年麵廠

同一張打麵木檯,同一把風扇,陪伴鍾氏三代血汗交織做麵。「鍾華記麵廠」40年來,面對多次挑戰,依然守住下去,除了因為鍾氏咬緊牙關,有人接棒同屬關鍵。長江後浪融前浪,一代新人助舊人,當老字號注入新元素,舊有手藝就得以發揚光大,「鍾華記」傳至第三代亦作如是觀。


要做一碗入屋熱麵並不簡單。


走進葵涌的舊式工廈,舊式升降機門一開,只見父親鍾國鴻坐在桌子旁低頭默默寫單,然後29歲的第三代傳人鍾偉浚(Andy)身穿背心短褲,給麵粉搞得「灰頭土臉」地走過來迎接。

#家族式經營麵廠40年 生產生麵雲吞水餃皮

這間超過40年歷史的家庭式經營生麵廠,沒有冷氣,只靠舊式風扇轉動,每日主要生產幾百斤全蛋生麵、雲吞皮和水餃皮。

造麵世家源於50年代時,鍾國鴻爸爸與同鄉靠在跑馬地賣雲吞麵維生,養活一家九口。鍾國鴻憶述,當時賣雲吞麵的首要條件是要識打麵。

到70年代,政府開始取締街邊小販,鍾國鴻爸爸改去幫人淥雲吞麵。

「機緣巧合下,有人提議我爸,既然你識打麵,不如自己開麵廠啦,就開始在後巷做無牌工場,當時經常俾人投訴,一個月要連機器搬走三次。」鍾國鴻於是決心領食物製造牌照,1979年正式搬到葵涌現址設廠。


子承父業,延續家族心血!


#造麵機器提升效率 每日仍勞動15小時

時至今日,在僅僅千餘尺的工廠裡,短短幾步間,擺放著幾部不同步驟用的造麵機器,每一部機器又存在多處細節,原來單單一碗雲吞麵功夫多多,大有來頭。

提及雲吞麵,鍾國鴻慨嘆本地手藝不受重視,對快餐時代下社會口味的轉變感無奈。
然後,鍾國鴻續談及製麵機。他表示,過往一小時可以做到約33、34斤雲吞皮,現在以機器式操作,一小時可以做到約150斤。鍾國鴻坦言,產量與原始做法差天共地。

雖然有機器幫忙,但做麵依然離不開日做15小時體力勞動。「早幾年我覺得自己年紀大,即係樣樣都用氣用力。每包麵粉幾十磅,搬來搬去都幾係嘢。我同個仔Andy講,你有無興趣返嚟幫手,如果唔係,真係做到無氣無力就要收檔啦。」他說。


後生仔唔怕苦,無冷氣日做15 個鐘。


#接手延鍾家集體回憶 兩年前開始跟父學師

至於Andy,原本在社福界任職六年,從未想過回來接手麵廠,因為總覺得是「吃力不討好」的辛苦工作。然而始終蓋不住孝心,Andy擔心爸爸日夜煎熬,同時不捨得爺爺捱出個開頭的心血,會到這一代畫上句號,於是兩年前開始跟爸爸學師。

「鍾華記」充滿鍾氏一家的集體回憶,曾經是Andy與哥哥的遊樂場,是一家人相聚的飯堂。

「我同哥哥好細個讀書已經知道,爸爸做得好辛苦,特別沙士嗰年尤其難捱,因為我同哥哥又未出得嚟做嘢,咁變相鍾華記成為家庭唯一嘅支柱。我估佢(爸爸)都估到我有少少情意結係度,所以我返嚟。」

Andy從學習做雲吞皮開始,一步一步上手,再學做麵。初時,一時未適應持續體力勞動工作,加上休息日不定,難免感辛苦。

如今總算學有所成,說起麵來頭頭是道:「我們會由原材料開始整,由麵粉、蛋白水、鹼水,會將它混合,混合完之後我們會做一些壓擠,令到個麵身比較平滑,然後我們會再將它壓薄,用機器將它切成一條條,切割完後,我們會用人手將它細拆成一個個麵餅。」


麵向未來 重新包裝研配搭

身為本地食品的傳承者,Andy為老店注入年輕元素,盼更多香港人支持蛋麵手藝。「我想將香港傳統手藝,同埋一個飲食文化,帶到俾多啲人知,帶到入屋。」

於是,他找來做品牌設計的朋友幫忙,將鍾華記重新包裝,同時與食品加工場合作,嘗試新配搭,例如推出花膠撈麵、台式麻油雞湯等新口味,甚至當作冷麵吃。

疫情嚴峻,麵廠經歷最艱難的時期,飲食業大客減訂貨量,部份甚至停訂貨,因此Andy加緊開始網購業務,希望能「鍾華記」成為香港人「宅」在家中的一碗熱麵。


設計配搭,試吓港式花膠麵。



為老字號注入新元素。



重新包裝,期望夾啱港人節奏。


麵廠舊物有段故 快餐新世嫌手工

談及麵廠往事,鍾國鴻介紹麵廠的陳年古物。每一件物件背後,都有著珍貴的回憶與故事。

一步一步學製麵,現在已上手。


竹昇木檯
「我同老豆就係呢張木檯『坐竹昇』,做到個屁股流晒血,呢邊損就坐右邊,右邊損坐番左邊。」



舊式風扇
「一把風扇從開業到現在,仍用硬膠插蘇。」



壓麵機
「呢部機運作足40年,仲用皮帶滾輪!」
講完物件,鍾國鴻將話題轉回食物。鍾慨嘆在這快餐時代,很少人懂欣賞本地生產手藝:「雲吞麵35蚊覺得貴,但45蚊多料米線就覺得好抵,其實傳統手工麵嘅功夫價值好高。」



【老字號話你知】


蛋麵同月餅係親戚?


夏季期間月餅工廠開工,但他們只用蛋黃,剩下的蛋白水,就會有麵廠大量購入成為原料啦!

雲吞皮水餃皮點分?
雲吞皮比較薄,形狀較四四方方。水餃皮比較厚,中間厚兩邊薄。



生麵食落苦苦地?
一般全蛋生麵加入鹼水製作,因此煮的過程中,可以加入過冷河步驟,減去鹼水的苦澀味。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