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有假放、有粽食、有扒龍舟睇,你對它的認識還有多深?今期和大家分享作為四大傳統之一的端午節的由來與冷知識。
講起端午,大部分人相信由來與紀念屈原有絕對關係。相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不受國家重用被流放、眼看國家處於危難又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於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吊,漁夫嘗試打撈屈原屍身,划船及打鑼打鼓的尋找,為了避免江中魚類咬食屍體,就將一個個用竹葉包裹的飯糰,亦即「粽」投到江中。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食粽子等風俗。
#「五月五日」才是真主角
但原來早在屈原前,民眾就在過「端午節」,古時大家都認為「五月五日」,踏入夏天、蟲蟻等毒物紛紛現身,也為人們帶來了病疫,當日也有了「惡月惡日」的別名。此外,古時端午節亦流傳着多個不同來源的版本,包括「紀念孝女曹娥」、「古越民族圖騰祭」等。
#另一版本:紀念孝女曹娥
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嚎哭。過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被民間頌揚。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亦有一種說法提到,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遊地區,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百越族。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不論來由如何,端午節始終為人們帶着珍惜生活的美好期盼,謹以屈原《離騷》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贈予讀者。人生路漫漫,世界每天都在不停的發生著變化,做人不應該停留在原點守望,而是應該上下求索,尋找宇宙的真理!
【端「五」冷知識】
1. 什麼?屈原不姓屈?
根據司馬遷屈原列傳的記載,屈原應該是姓羋(音同美,羋月傳那個羋),屈是他的氏。在戰國時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屈原因為祖先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因此氏屈,羋才是他真正的姓啊。
2. 日本、韓國也有端午節?
從中國傳入至今,日韓兩地仍然保留着過端午的習俗,在日本又稱為「菖蒲節」,在韓國則稱「江陵端午祭」。其中日本端午節與兒童節同日,因此也有掛鯉魚旗的傳統。兩地其他傳統活動有:比力氣、盪鞦韆、用菖浦洗頭髮等。
3. 別名最多的節日?
端午節別稱大概有二十幾個:如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名副其實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喔!
4. 立蛋求好運?
端午傳統活動中,還有「立蛋」這習俗,即是將雞蛋豎直站立。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俗信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同時還會帶來好運。
5. 朝拜祭祀龍母?
在粵桂兩地,在端午時節,民間還流傳到龍母廟進行朝拜祭祀,祈禱全年風調雨順、保佑全家平安,求升官發財求姻緣求子,廣東嶺南一帶民眾熱熱鬧鬧地準備慶賀五月初八龍母誕。崇拜龍母的現象,源於龍母的高尚品德和傑出貢獻,被譽為「母儀龍德」。
文化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