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將於本月進行抽籤,6個屋苑合共提供4,871伙單位,分別位於將軍澳雍明苑、何文田冠德苑、長沙灣凱德苑、葵涌尚文苑、馬鞍山錦暉苑及沙田旭禾苑。以市價59折定價,結果收到約29萬6,000份申請,超額認購近60倍!
今期居屋是自復售居屋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期,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接受《我家》訪問時指出,當中以將軍澳的雍明苑是六個屋苑中最受歡迎的,沙田錦暉苑亦是熱點。以錦暉苑為例,靠近馬鐵站,屋苑的另一邊是海濱長廊,居住情況理想,售價由100多萬至300萬,吸引不少希望上車的人士。
招國偉認為政府應該推出更多措施,讓年青人看到未來的願景。
雖然今期推出單位數量較多,但有近30萬的申請,意味著好大部分人士要失望而回。招國偉認為,政府提出的目標資助房屋是平均每年9,500個,但現時僅及一半,未算達標,且往後是否能保障這個供應數量仍是疑問,情況不容樂觀。
需求殷切升勢持續
另一邊廂,即使樓市近期沒有什麼大消息,但居屋二手市場升價卻十分驚人。根據今年6月數據顯示,居二平均成交價約540萬元,較去年1月低位440萬元,7個月累升18.5%,幅度接近2成,亦較整體樓價升幅多。近期筲箕灣東旭苑一個3房海景單位,樓價更首達900萬元,創全港未補地價居屋新高。而將軍澳景林邨之前就有未補價單位,鬆綁易手勁賺,3年勁升3.5倍。
公屋聯會執行委員林玉華接受《我家》訪問時指出,綠表的原意是為中產家庭提供一個上車置業階梯,但現實是樓價900萬元的物業,似乎已不是一般小市民,或上車家庭可以負擔的水平。
林玉華認為,過去十多年香港打工仔的平均薪酬並無大幅增加,即使是已經擁有公屋、居屋的人士,隨著家庭人口增加,子女即使結婚也沒有經濟能力搬出去,重新申請公營房屋,在入息水平和資產審查方面未必能過關,且現在公屋輪候冊平均要等5.5年,至於居屋市場,雖然入場費較市價低,但要抽到也要看運氣。
特區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諮詢社會意見。林玉華說,其實公屋聯會早前亦有就青年置業等問題做民意調查,又提出將公屋的部分空置區域,改建為簡單單位,以紓緩輪候冊壓力,但有關建議一直沒有得到政府的回應,她擔心,長此以往只會積累更多的失望和怨氣,希望政府必須審時度勢,在紓緩措施上作出更大的承擔。
新居屋超額認購近60 倍。
市民怨氣何處解?
近年公屋的輪候隊伍有年輕化趨勢,招國偉認為,反映出年青人對住屋的需求和擔憂,然而,現時單靠重建置業階梯未必能解決到當前公營房屋短缺的癥結問題,「針對當前的社會情況,政府應該推出更多措施,讓年青人看到未來的願景,透過改善民生重建市民的信心和認同,否則民怨無法紓解,最終會愈演愈烈。」
招國偉與林玉華早前去看過錦暉苑,並逐一介紹新一期居屋項目。
沙田旭禾苑資料
折扣後平均呎價:6,961
單位數目:830個(1座)
實用面積:293.9至462.8呎
建議售價:173萬至336萬
預計落成日期:2020年10月底
綠表首期:最低8.65萬起
白表首期:最低17.3萬起
馬鞍山錦暉苑資料
折扣後平均呎價:7,180元
單位數目:735個(1座)
實用面積:275.6至455.3呎
建議售價:156萬至348萬
預計落成日期:2020年10月底
綠表首期:最低7.8萬起
白表首期:最低15.6萬起
將軍澳雍明苑資料
折扣後平均呎價:7,509元
單位數目:1,395個(2座)
實用面積:282至568.3呎
建議售價:183萬至455萬
預計落成日期:2020年8月底
綠表首期:最低9.15萬起
白表首期:最低18.3萬起
沙田錦暉苑預計明年10 月落成。
【社區配套成另一挑戰 幸火炭將興建體育館】
單位供應量增加,市民有更多的上車機會,當然是好事,但社區配套是否足夠?
房屋署早前計劃利用將軍澳的四幅綠化地發展公營房屋,選址包括影業路以西北、魷魚灣村以西、百勝角香港電影城以東,以及昭信路以南,料可提供超過8000伙,新增人口將達逾2.2萬人。但就有當區區議員擔心,將軍澳現時的交通不單飽和,更出現「逼爆」,擔心若再增加住戶,交通情況只會「超負荷」。
再看看新一期居屋位於火炭港鐵站旁邊的旭禾苑。雖然屋苑前往乘搭港鐵列車只需5分鐘步程,但美中不足之處是屋苑被眾多工廈包圍,一般日常生活設施較為貧乏,附近只得一間超級市場,而附近食肆選擇亦不多,大部份都是工廈內的食堂,周末及假日未必開門應市。
社區主任陳壇丹向《我家》指出,現時區內大約有4萬人口,但隨著旭禾苑以及年底落成的公屋單位駿洋邨等,未來一兩年火炭區內的人口會增加至6萬左右,在社區設施、交通規劃等方面,都有很大挑戰。現時區內沒有社區會堂或體育館、圖書館,只有貨車改裝的流動圖書館,且由於區內以工廈為主,沒有足夠車位供居民使用。
不過大家亦不用太擔心,陳壇丹透露,已經與當局商討多時,會將山尾街的足球場及旁邊的停車場空地改建成新的社區設施作為體育館,同時希望加建多層停車場。此外,亦正爭取興建架空天橋接駁穗禾路和火炭路,分流進出工業區的車輛。
我家焦點
民生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