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南變天如箭在弦,過往只作為轉車站的錦上路站,旁邊的私人住宅項目,正全速興建。此外,政府日前公布收回鄰近錦上路站約逾12公頃土地,興建逾8,000個公營房屋單位,首批人口預計最早2026年遷入。有地區人士批評,未來該區公私營項目共增加逾三萬人口,勢令屯馬線更為迫爆,政府卻一直從未交代社區及交通配套。
早在三個月前,運房局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及《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於元朗錦田南張貼收回土地公告,指政府將於本月5日正式收回涉及面積約12.3公頃共108幅私人土地,收回用地將用以興建約8,100個公營房屋單位。該公營房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前期工程,亦於今年初獲財委會通過撥款展開。
其中一幅私人土地是農地園圃。
擬建8100伙單位料2026起入住
根據運房局的文件顯示,待發展成公營房屋的土地將整合為三幅用地。三幅用地均位於近錦上路港鐵站的兩邊出口,聯同旁邊另一幅土地將興建共21幢樓宇,合共約8,100個房屋單位,同時亦預計會興建兩間小學、安老院舍及地區康健中心等社區設施,如工程進展順利首批公營房屋住戶可於2026至2027年入伙,暫未知公屋、居屋或綠置居的分佈。
除了公營房屋,錦上路站西南方的凹頭私人住宅第一期大型項目地盤,早於2017年經投標賣予發展商,預計興建共七座樓高約17層約2,200伙單位,料分兩期推出,第一期涉1,520伙,第二期約680伙連43萬平方呎商場,預計於2022或2023年度取得入伙紙。發展商曾預告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項目,換句話說,將比公營房屋更早遷入社區,成為該社區首個樓盤。
錦上路站旁的凹頭第一期土地, 將興建私人住宅。
錦上路站第一期私人住宅樓花,預計今年開售。
梁志祥促請落實擴闊錦上路
《我家》記者日前於收回土地前到錦上路站一帶視察,附近不少地方正在進行工程,該私人住宅地盤早於一月已圍起,現時正進行前期工程,仍未見打樁及任何建築雛形。至於各公營房屋地盤因仍未收地,現時其中一幅仍為農地及園圃,其餘則為車場、寮屋及村屋。早前於財會撥款投下反對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向《我家》批評有關方面,指出運房局至今仍未交代整個錦田南的整套配套計劃,只着重公佈公營房屋的數目,但包括停車場、市政街市及救護站等公共設施的詳情通通欠奉,因此他擔心撥款通過後日後難以追數,故投下反對票。
梁志祥直言若規劃欠周詳,將難以照顧新增人口帶來的交通、就業及社區配套。因此他促請有關部門落實擴闊錦上路,並開闢新道路配合發展。
梁志祥(中)批評錦田南欠缺規劃及社區配套。
失去家園居民向周浩鼎求助
另一名同樣投下反對票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早前接獲受收地影響的居民失去家園求助,惟政府一直未交代他們之後的安置問題,有受影響人士仍未知能否獲編配公屋,令居民前路茫茫。他提到,政府早於2014年進行土地研究,但竟無將錦田南定義為新市鎮發展,因此既會影響賠償居民的安排,亦會影響規劃,對現有錦田居民造成壞影響。
錦田南部分私人土地將被收回,以發展公營房屋。
屯馬全綫
本月27日通車
屯馬綫將於本月27日全綫開通。該綫全長56公里,由屯門、錦上路經紅磡到馬鞍山共有27個車站。機電工程署表示,已向港鐵公司確認屯馬綫建設,達到安全和良好狀態,可投入服務。港鐵指出,綫內同日開通的新車站包括宋皇臺及土瓜灣站。而目前何文田和紅磡站的新月台亦會同步啟用,早晚繁忙時間分別約三分鐘及三分半鐘一班車,而非繁忙時間則五分半鐘至七分鐘一班車。
運房局表示,乘客可乘屯馬線由烏溪沙直達屯門,沿途設六個轉綫站。屯馬綫通車後,將打通新界東西,由大圍至宋皇臺及土瓜灣,只需15分鐘,由元朗至宋皇臺及土瓜灣,則要30分鐘,按港鐵公司估計,屯馬全綫開通後,目前東鐵綫在早上繁忙時段的高峯客流量將得以紓緩,預計幅度為約18%。
港鐵於錦上路旁經營私營市集,旨在帶動人流。
錦上路站
將擴成北環綫轉車站
現時錦上路港鐵站附近除主要有屯馬綫車廠外,主要作為八鄉及錦田的交通轉乘站,而港鐵在車站旁的空地自2008年起設有跳蚤市場,該私營市集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營業,目的是帶動車站附近人流。去年底,政府才公布落實北環綫,稱會展開北環綫的詳細規劃及設計工作。新綫將分兩期推展,首期只興建東鐵綫古洞站,而第二期將興建一條10.7公里長的連接鐵路,即北環綫主綫,並於新田、牛潭尾及凹頭增設三個中途站。但現時仍未敲定建站地點,亦未有確實落成時間。
惟事實上北環綫早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興建,上月中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在立法會大會上激動批評,北環綫已規劃接近30年,至今仍未落實顯然是本港發展「龜速」的又一例證,往往令鐵路基建追不上新社區發展。
居民憂錦上路交通負荷加重。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