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早於一五七四年建村,是沙田規模最大的圍村,村內的侯王宮太平清醮亦同樣歷史悠久。然而,由於大圍遊樂場這舉辦打醮的場地,因政府擬建綜合大樓及資助房屋,隨時令該項傳統儀式「冇地可用」而被迫停辦。地區人士直言,未來急須尋找打醮的替代場地,否則或令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難以延續下去。
大圍村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將於2027 年舉行。
太平清醮是本港傳統宗教儀式,舉辦的目的主要為潔淨社區,保佑平安,同時感謝神恩。大圍村的太平清醮每十年舉辦一次大型的醮祭,對上一次於2017年在大圍村旁邊的大圍遊樂場舉辦,當時村民租用遊樂場搭起大型戲棚,舉辦神功戲,並在村內村外搭起大型花牌,場面盛大。
該村對上一次打醮在2017 年,其時於大圍遊樂場搭起戲棚。
重頭戲是村民舞巨龍環繞全村。
41層高大樓工程
料2024展開2030竣工
然而今年五月,沙田民政事務處及房屋署向沙田區議會提交文件,正式提出將原為足球場的大圍遊樂場現址,改建成一座同時有資助房屋及政府綜合大樓的41層高建築物,除提供400個單位容納1,100人居住外,亦在綜合大樓內提供大圍一直欠缺的社區配套設施。
根據政府文件顯示,該發展計劃地積比率約15倍,大廈內綜合大樓將包括社會保障辦事處、普通科門診診所、大圍民政處、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幼兒服務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及小型圖書館等社區設施,同時更提供大圍市中心缺乏的公眾停車泊位,工程最快2024年展開,預計最早2030年落成。
沙田區議員兼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向《我家》表示,過去沙田不少鄉村均有舉辦太平清醮,但隨年代及資源不足大部分村已告停辦,區內只剩下大圍、田心兩村及沙田九約保留了每十年一次的打醮習俗。
大圍遊樂場將最快於2024 年收回,以興建房屋及綜合大樓。
莫錦貴指大圍人憂2027停辦
促當局助覓地並供更多資助
莫錦貴直言,大圍村的太平清醮傳承與傳統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是沙田歷史悠長的重要文化及宗教活動,然而由於大圍遊樂場將進行工程,而大圍市中心附近都沒有足夠空間的空地打醮設棚。因此村民、甚至區內居民都擔心,來屆2027年的太平清醮將難以舉辦。
莫錦貴表示,急須尋找來屆大圍村太平清醮的替代場地。
他透露,村民曾討論是否改用較偏遠的城門河上五人足球場,作為替代場地。惟有村民反映新的場地面積不足,鄰近亦欠缺配套設施如洗手間、停車位等,因此擔心該場地並非理想的打礁場地。
因此,莫錦貴希望政府能協助尋找合適便利場地,以協助舉辦打醮,方便村民及長者前往。他更希望,當局可介入提供更多資助,令大圍村的太平清醮可縮短至每五年舉辦一次,令區內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活動,可以加以推廣、活化並傳承下去。
侯王宮位於大圍村內,醮慶時迎侯王到臨時神棚供奉。
大圍村又名積存圍,是沙田現存最大型的圍村。
居民擔心新建的河上五人足球場,搭棚打醮空間不足。
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助加強社區關係
大圍村對上一次十年一屆太平清醮於2017年農曆十月,即新曆11月底一連五日舉辦。據當時的建醮委員會透露,該屆醮慶開支約400萬元,主要開支為醮棚戲棚、神棚及800席齋宴,吸引萬人參與。
當時醮慶會於積存圍的侯王宮迎侯王,再於車公廟迎車公至大圍游樂場內的臨時神棚供奉。重頭戲為村民舞巨龍環繞圍村,鄰近12條村亦各自派出醒獅助興。太平清醮期間,村內外都充滿熱鬧氣氛,村民及親友皆回到大圍,參與醮慶同樂,警方亦配合實施封路交通管制,疏導車輛。
雖然太平清醮的宗教儀式已不同往昔,但歷史學者普遍認為,太平清醮仍然具有很強的社區意義,代表族群團結、身份認同,同時也加強社區關係。因此為保存本港獨有的傳統技藝及習俗文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14年起公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當中包括本港的太平清醮,就保護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參考。
傳統文化活動有助加強社區關係。
長洲太平清醮國際知名 飄色巡遊搶包山勁吸睛
要數到本港最知名的太平清醮活動,必定是每年農曆四月初舉辦的長洲太平清醮,該活動據指已傳承百多年,更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三年因疫情取消特色項目
據長洲島民相傳,清代晚期,長洲曾發生瘟疫,島民死亡枕藉。為求消災,居民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之後瘟疫果然停止。自此,島民每年從未間斷舉辦太平清醮,酬謝北帝神恩,保境平安。
由於每年長洲太平清醮中得到居民支持及政府配合,舉辦謝幡、飄色、會景巡遊、祭大幽、酬神及搶包山等特色傳統活動,並展現出多種民俗工藝,如紙紮神像、飄色、包山、平安包製作,加上道教科儀及音樂等民間表演,都透過太平清醮這個傳統節慶集中展現,因此每年舉辦均吸引不少市民甚至遊客到長洲,島上的商業活動亦被帶動。
惟由於疫情,近三年的長洲太平清醮均告取消搶包山比賽及飄色巡遊等項目,只有多項傳統儀式照常舉行。
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不少遊客慕名而至。
我家焦點
沙田
民生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