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馬鞍山新市鎮東面的西貢十四鄉,有地產商正進行近萬伙住宅單位的大型發展計劃,首期樓宇正在興建。為配合人口及車流增加,除西沙路正進行改善工程,並加設多條行人天橋及電梯外,運輸署亦今年巴士路線計劃,提議開辦多條十四鄉對外的巴士線。有地區人士指出,西沙路連帶馬鞍山區的交通恐怕不勝負荷。
十四鄉大型私人樓盤正在發展。
發展9700伙住宅單位 十四鄉人口料增一倍
十四鄉原為14條鄉村的統稱,近年地產商在輋下至大洞一帶,正進行最大型的私人住宅補地價項目,項目分為三個部分,佔地逾805萬平方呎,計劃興建46幢樓高16至31層的分層住宅樓宇,提供約9,700伙住宅單位,預計人口將較現時的十四鄉增加一倍。
該項目發展已於去年向政府申請預售「樓花」,預計首期773個單位將於2025年中落成及入伙。現場所見,首期位於大洞與井頭之間的地盤中,至少三幢樓宇已興建至約十數層高,而旁邊的會所建築物亦已漸具雛形。
項目位於十四鄉多條鄉村之間。
發展料令十四鄉人口增一倍。
西沙路2021年開始擴闊 雙程行車擬兩線變四線
為配合十四鄉發展,運輸署在今年巴士路線計劃中,倡開辦五條十四鄉的新巴士線,當中來往馬鞍山市中心及沙田市中心的巴士,將提供全日服務;其他路線在開辦初期暫計劃只開辦平日繁忙時間特別班次。
同時為配合發展,原本已日漸多車的西沙路,早於2021年已開始擴闊工程,由原來的兩線加闊至四線雙程行車之外,亦加設多條行人天橋供附近居民過路,因為附近地盤及水馬處處,以至西沙路不時出現擠塞、甚至交通意外。
最近一宗發生上月26日,一輛私家車沿西沙路往西貢方向行駛,至近企嶺下老圍一個彎位時,與對面另一輛車迎頭相撞,更波及另一輛駛經車輛,事件導致一人受傷。
上月底西沙路發生三車相撞意外。
莫熹雯促請部門密切留意交通流量
沙田婦女會耀安區社區代表莫熹雯對向《我家》表示,本港房屋供應緊張,政府批准近郊發展高密度住宅,讓更多市民置業成家無可厚非。但她擔心,現時十四鄉往市區的車流主要經西沙路出馬鞍山,再出市區,道路規劃過於單一。
她解釋,雖然馬鞍山繞道已作出分流,但未來十四鄉的居民亦會與馬鞍山共用社區配套資源。加上現駛經西沙路至馬鞍山地盤重型車,數量已經顯著增加,而過往西沙路每發生一宗交通意外,已隨即造成大擠塞,莫熹雯直言擔憂未來情況會更為惡化。因此,她促請部門密切留意西沙路與馬鞍山的交通流量,及早做好更完善的道路規劃應對。
莫熹雯憂西沙路倘有意外,觸發大塞車。
避免資源不足造成分化 公眾街市體育園宜落實
另外,莫熹雯亦希望政府除交通外,亦做好其他配套。她認為,馬鞍山目前人口超過20萬,附近卻沒有公眾街市,居民最近要去到沙田市中心才有公眾街市,因此政府要加快在馬鞍山覓地建設公眾街市;另外白石體育園亦應加快落實建設,讓馬鞍山居民、以至鄰近如十四鄉地區居民均可使用,避免因資源不足造成社區分化。
配合發展,西沙路興建行人天橋。
與馬鞍山共用對外幹道,或增交通負荷。
調整入住規定 過渡屋冀增入住率
為紓緩居住環境惡劣,以及長時間輪候公屋市民的壓力,政府過去一直大力支持興建過渡性房屋。當中在馬鞍山落禾沙一處政府用地,亦正興建由東華三院營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於去年11月動工,提供436個單位。
該項目是沙田區第一個過渡性房屋,位於屋苑峻源與迎海之間。東華三院早前表示,項目所處位置地理環境優越,位於西沙路及落禾沙里之間,交通方便,約五分鐘步程到達烏溪沙港鐵站,亦有多條往來港九新界巴士路線。
落禾沙過渡屋去年11月進行動工儀式。
「同心村」逾三成六單位空置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市區的過渡屋平均有九成以上的入住率,然而位於新界非市區的過渡性房屋入住率只有約七成,當中以元朗東頭同心村項目空置率最高,有逾三成六單位空置。因此,政府建議調低新界項目「輪候公屋滿三年」申請人比例,由原來的八成降至六成,增加更多有需要、但未輪候滿三年的家庭可以入住,冀藉此減低空置率。
【綠在大圍 搬新址服務市民】
為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環保署在全港各區推展舊稱為「綠在區區」的回收環保站項目,以公開招標方式委聘非牟利團體營辦社區回收網絡。當中「綠在大圍」於本月起將由沙田婦女會接手營辦,並搬遷至大圍積信街喜悅樓地下服務市民。
婦女團體接手營辦
環保署於2020年起委聘非政府機構營運回收便利點,其中首批22間回收便利點的服務合約於上月底屆滿,因此去年底批出後續新合約,而當中有10間因租約或技術考慮將於本月起遷至新地點投入服務,包括「綠在大圍」。
本月1日,沙田婦女會營運的「綠在大圍」正式開幕,營辦機構希望通過收集回收物,向大圍街坊推廣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活,同時「綠在大圍」亦會在社區舉辦環保教育,身體力行實踐環保。
沙田婦女會本月起營運「綠在大圍」。
我家焦點
沙田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