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沙田與大埔之間的白石角新發展區,除了有約3萬人工作的科學園,亦屬近年住宅供應重鎮,多個樓盤如天賦海灣、逸瓏灣、海日灣及朗濤等相繼落成及入伙,人口預料增至約2萬人。人口愈來愈多,居內多年來既不乏興建港鐵站訴求,規劃構思同樣提及要建站,區議員亦無一不贊成,但為何仍「只聞樓梯響」呢?
《我家》記者日前到白石角觀察,未知是否多個屋苑尚在興建並未入伙,大部分地方仍工地處處、沙塵滾滾,感覺荒蕪。區內路旁都泊滿違泊的私家車,有些車更泊在區內中心的迴旋處旁。
「想唔揸車都唔得!日日要等車,又行唔到去火車站真係好煩!有港鐵站對居民嚟講當然係一件好事。」已搬入白石角一個私人屋苑的街坊Jess就指出,於上下班繁忙時間,花至少15、20分鐘排隊等小巴是等閒事,因為區內大型商場、食肆亦一一欠奉,因此居民要到區外補給,但小巴不足、巴士班次疏落令住戶基本需求亦難以滿足,因此Jess坦言唯有以私家車代步,直至巴士、小巴服務有改善為止。網上不少人喜歡以第二個深井或馬灣甚至是荒島去形容白石角,更直指相比同屬新發展區、有港鐵站的將軍澳康城區更差。
白石角小巴站排長龍時,居民需花費不少時間候車。
原因:財務表現和經濟效益欠佳
有政黨曾接獲市民反映,認為該區交通承載力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提出在東鐵線增設白石角站,方便白石角、科學園及樟樹灘一帶居民,亦有助分流大學站,紓解接駁巴士車流導致的擠塞問題。提議曾於年初提交大埔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雖然當時所有在席區議員均未有人反對建議,惟路政署卻缺席會議。
當時路政署僅以書面回覆指,當局在制定《鐵路發展策略2014》時,曾委託工程顧問就白石角站及科學園站進行評估,亦考慮到該區發展帶來的新增人口。惟最終報告分析認為,新站沒有足夠的運輸需求量支持,財務表現和經濟效益均屬欠佳,因此未有納入鐵路發展策略之內,白石角站因此「胎死復中」。
陳克勤日前已再反映建站必要性
年初向政府提出建議的新界東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我家》表示,提議加建白石角港鐵站的位置,本身正坐落東鐵線路軌旁,附近亦有足夠土地加設車站及相關設施,毋須影響東鐵線運作,本身位置極為理想。加上近期社會活動導致大學站停用後,令依賴該站的科學園及部分白石角居民更為不便,因此他日前再向有關部門反映建站的必要性。
陳克勤解釋,因運輸署的配額問題,現時大部分白石角屋苑的邨巴都是以來往港鐵大埔墟站為主,對於要出九龍及港島的居民需花時間繞路到大埔極為不便。即使巴士等能接駁大學站,亦因現時大學站旁接駁用的交通交匯處飽和,令附近經常出現塞車之苦,有時更倒灌到馬鞍山。一旦大學站旁的中大醫院投入服務,塞車問題將更嚴重。
區內違泊問題嚴重。
因此他認為白石角站既有分流大學站作用,改善出行後更可改善白石角居民現時過分依賴私家車而導致的違泊及交通問題。
大學站被破壞停用,影響白石角居民出入。
測量師贊同靠鐵路帶動區內經濟效益
白石角位於吐露港公路及以東的白石角土地乃填海所得,面積約70公頃,當中22公頃屬於香港科學園。1988年6月,當時的九廣鐵路於白石角路段發生出軌事件,因此白石角轉彎路段的火車軌被拉直,亦令行車時間縮短。填海後2007年第一幅私人住宅地拍賣,即2013年入伙的天賦海灣,同時白石角再進行吐露港第二、三期填海工程。整個白石角新發展區,預計會有近8,000個新單位陸續落成入伙。
白石角多個住宅屋苑相繼落成,料提供8,000多個單位。
「本身白石角住宅區就不貼近任何港鐵站,喺中間好零丁,無鐵路運輸其實有好大限制。」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向《我家》表示,白石角發展初期本來在十多年前曾規劃興建港鐵站,並預留了香港教育大學運動場附近的政府用地作建站之用,惟不知為何政府後來指人口不足夠達至經濟效益未及預期,所以規劃被擱置。
「唔應該因為經濟效益低而唔起,相反係應該靠鐵路等基建,增加地區便利性,先可以反過來帶動區內經濟效益上升。」何鉅業續指,吐露港公路已接近飽和,形成嚴重的交通擠塞。若白石角只單靠汽車連接社區,一來並不足夠滿足居民需要,二來亦令白石角連帶沙田區會「塞上加塞」,對整個交通網絡並非好事。
何鉅業認為政府應重新考慮興建白石角港鐵站,輔助白石角及科學園新社區的建立:「唔只要追落後、滿足未滿足到的需求,更要為未來社區發展做好前瞻規劃!」
中大醫院啟用後將令大學站塞上加塞。
白石角站曾出現在政府規劃中,圖為車站的預期模型。
科學園有近3萬人上班,亦將有新大樓落成。
一旦興建港鐵站,樟樹灘一帶居民亦更方便。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