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感慨稱,「人到了三十多歲,在職場工作上已經不想再蝕底俾人,成日同事叫接豬頭骨,佢地自己就做晒啲好Job,所以而家會選擇說No」。另外,「捨一得萬報」看似是「佛教功利主義」?
蝕底不蝕底據「理」力爭
「人在屋檐下,那個不低頭」,在任何職場工作,都會看人臉色,也有被同事欺負的時候。職場上,「存好心、說好話」、「人生不怕蝕底」當然是好,但最終結果不似預期。
面對「豬頭骨」工作,正面積極學習如何拆解問題,推動自己進步,爭取機會吸收知識,令自己更專業更強大。佛教不是一味教人Say yes,可以如實說理與同事商討,用道理據理力爭,如果用道理不能解決的,就用時間解決。
畢竟大家只能改變自己,不容易改變他人,頻頻轉工也不一定是好事,轉工是新的助緣,但不保證會生出好果,重點是成功的條件是否足夠。
面對不平,當然可以「據『理』力爭」,但也要學懂轉念、換個方式想,不可讓怨氣佔據內心太久。
人生八苦 職場至少體驗一半
佛陀指出,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的身心痛苦,另外四種苦剛好與現世代職場朋友找到貼地共鳴。
修心之後理順外在事情
2500年前,釋迦牟尼證悟到,世間萬事萬物不斷生起變異消失,都是因緣和合。「條件」、「環境」,就是大家口中的「緣」。問題是「緣」的條件因素錯綜複雜,部分可以掌控,更有不少條件非人力可以知曉。「緣」成為變數最大、不能全面掌握控制的關鍵。
佛陀教授有關緣起、無常、一切唯心造等等義理,不是教人消極生活,而是要不斷練習如何修心,在面對變幻無常的人生時,可以懂得先處理「內心問題」,從而理順外在事情。
可掌控環境下達標
佛教提倡的「隨緣」,不是指隨遇而安。由於「緣起」,故可以改變、創造、培養新的「助緣」,努力利用種種「人力可以掌控的條件環境」,爭取達成預期的目標;
最終結果如何,則坦然接受。這樣的「隨緣」,是積極而合理的人生態度。
【「捨一得萬報」 心量自然無限】
「捨一得萬報」,出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真誠清淨 布施金額非重點
「捨一得萬報」不是以物質金錢作衡量,這裡描述迴向法界與迴向自己的結果不同,作了善事,要把發心的心量不斷擴展至世間,用真心希望所有眾生得益,相對只是發心迴向於自己或親朋好友,因為無量發心迴向法界,修行人的心量自然也是無量。
同樣道理,佛陀教大家布施,不是教我們勉強,一切量力而為,大家就不會有壓力。純粹以發心真誠清淨,布施金額多少不是重點,要讓人在不自苦、不後悔、不煩惱的情況之下歡喜布施。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