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期提及寫信「建立關係」療癒情緒,現在就是拿起筆的時候了。在此之前,重提現代心理學常用術語——「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該兩個名稱代表每個人內心兩個獨立的自我層面,實在影響著人的情緒、行為和自我認知。
重新連結療癒內在小孩
通過冥想、靜觀練習或者透過書寫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重點是放鬆身心,覺察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寫信給心中的父母,然後成為最佳的內在父母,回信給自己,是近年自我療癒的常用手法,盡情表達自己難以啟齒的感受,不是發洩情緒,而是讓內在感受被看見、被尊重、被同理。
孩童只盼望歡樂父母只知道期望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ShallWeTalk》
「字」療7部
1、找一個安靜處所,放鬆、坐直、閉目、深呼吸,跟自己說:「我選擇成為最佳父母,照顧自身需要,為自己生命完全負責任。」
2、連結內在小孩,透過寫信給父母,講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信中可表達不滿,同時理解對方的處境,承擔自身責任。
例如:「老竇,我細個時,你不時罵我是廢物,我很憤怒,你卻若無其事,我當時好憎你。今天我已長大,看到你的成長也是非常缺愛,難怪你不懂得愛我。爸爸,我已經長大了,我會照顧自己,不再抱怨別人。」
3、寫好之後,向信任的朋友或專業人士讀出。如果觸動情緒而流淚,是健康和正常的,讓自己釋放、洗滌,保持放鬆、深呼吸,接納自己有這些情緒,再深呼吸,內心會逐漸平靜。
4、這封信無需交給現實中的父母,純粹是自己內心的體驗,因為我們是療癒自己內心的傷口。
5、成為自己的最佳父母,回信給自己,可以從道愛、道歉、道謝開始。感受小時候的內在小孩在眼前,帶著最慈悲、溫柔的能量,寫信給這個內在小孩。重點是,我們不是連結真實的父母,而是自己內心最佳的父母。
例如:「孩子,老竇其實好欣賞你,你細個時候非常善良、孝順、努力。我很想向你道歉,因為爸爸經常發脾氣,其實爸爸非常無奈,自問全力嘗試做好父親角色,拚命工作,壓力很大。對不起,孩子,我傷害了你,但我不懂表達我的愛啊。」
6、靜下來,用雙手擁抱自己,感受內在小孩的需要完全被看見、被肯定及接納。跟自己說:「我是安全的、我是很有價值的、我是值得被愛的、我永遠都有選擇。」
7、寫信和讀信的療癒,不會一下子就能成功,需要持續用心做,才能逐步轉化內心的情緒和執念,直到感覺平靜坦然,想起父母再沒有任何負面情緒,只有感恩的感受,這表示「內在小孩」已經真正成長了。
撫慰自己 心靈回復平靜
無人完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童年,我們都在童年時光得到過溫暖的同時也受過傷。
學習撫慰受傷的內在小孩,讓心靈回復平靜。如有需要,可以尋找親近和信任的人傾訴,或是尋求專業的協助。
【解讀術語】
內在父母
是我們內化的父母形象,代表着我們內心深處的母性和父性能量。
正向內在父母提供支持、鼓勵、無條件的愛,像理想的父母一樣,給予自己內在小孩安全感和指導。
批判性內在父母代表嚴厲的自我批評、完美主義,或過度控制,例如要求小孩必須做到最好。
內在小孩
代表內心未長大的部分,承載著童年時期的感受、需求、創傷或未被滿足的渴望。
受傷的內在小孩,指恐懼、孤獨、羞恥感,或因過去被忽視傷害形成的脆弱部分。
快樂的內在小孩,指創造力、好奇心、天真和喜悅的能力。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