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建築界愈來愈重視「綠色建築」,以節能減碳與生態共存的理念融入設計中。以下為本港的環保永續建築地標,它們不僅有簡約風格和混凝土元素,還與在地景觀完美結合,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大家打卡的同時,亦可感受永續美學的魅力。
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 簡約混凝土牆微型樁
位於摩星嶺的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前身是1930年代英軍的銀禧炮台,後為「白屋」。新建的教學樓採用微型樁支撐,盡量減少對歷史遺址的影響,周圍樹木亦得以保留。室內使用簡約混凝土牆,營造自然氛圍,校舍配備多項環保設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0%,並獲得本港BEAMPlus銀級認證。
【打卡熱點】
無敵海景:流線型長椅與海岸線相呼應,絕對是拍照的最佳位置。
流線型校舍:隨着山坡設計,日落時分的景色壯觀無比。
混凝土格子護欄:新舊建築和諧交融,恍如時間的接軌。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藝術熱點綠意盎然
這座前英軍軍火庫經過活化,遵循「可恢復性最高、干預度最低」的原則,採用節能技術,將歷史建築變成藝術文化的熱點。
【打卡熱點】
果蝠橋:蜿蜒的天橋設計,充分保護當地生態。
軍火工場:紅色瓦片屋頂的原貌保存,值得細細品味。
空中花園:俯瞰香港摩天大廈,成為城市的露台。
車公廟體育館 綠化節能兼得
這座清水混凝土建築靈感來自山巒,設計融合周圍自然景觀,提升通風與採光,減少冷氣使用。外牆使用清水混凝土和太陽能設備,綠化與節能兼得。
【打卡熱點】
長廊:連結戶內外空間,視覺效果獨特。
室內庭園:層次感強的庭園空間,拍照不容錯過。
戶外花園:拍攝光影變化的理想地點。
The Mills南豐紗廠 舊混凝土柱配新鋼
The Mills入口的燈飾由舊窗框改造,長櫈則用舊木門製成,延續歷史。高性能幕牆、太陽能百葉窗和自動化照明讓室內光明通透。舊有混凝土柱樑以新造鋼結構加固,逾80%的建築垃圾回收,是本港最大型的私營保育專案。
【打卡熱點】
南豐店堂樓梯:光線充足的樓梯,拍照必備。
紗廠公園:改建為公園,保留「南豐紡織有限公司」標誌。
廠房樓梯:原貌保留的樓梯細節,值得一拍。
M+博物館 清水模調室溫
M+博物館使用大量清水混凝土和竹材,「清水模」耐用之餘,其表面有毛細孔,能快速吸熱、散熱調節室內溫度,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打卡熱點】
墨綠色波浪陶瓦外牆:隨光線變化展現不同層次的光澤。
潛空間:象徵博物館與土地的深厚連結。
展廳木柱落地玻璃:利用落地玻璃設計讓陽光透入,完美保護展品。
文化
生活
學習
無綠不歡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