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推動全球科技應用普及,從商業、社會及日常生活的眾多層面都不斷推陳出新。Work From Home盛行,有本港初創企業搶佔虛擬辦公方案的先機逆市跑出。學者認為,港府近期推出不少新猷,同樣加速建構智慧城市,推動與民生相關的創新科技。
前證監會內部律師廖鎮宇(Gene)早在幾年前看中了創新科技在香港的發展潛力,毅然放棄高薪厚職,走上創業之路,與合夥人創辦專營B2B(企業對企業)的公司「雲辦LEGALX」,為傳統的機構度身定制線上辦公的解決方案,例如讓員工利用手機、電腦即可登錄指定內部系統,實現同步、安全地與他人協作,不需限時限刻及限地點工作。
LEGALX 兩位創辦人廖鎮宇Gene(左)及 廖鎮豪Justin(右)
「創科在社區滲透度越高,大眾越易參與其中。」
疫情期間,Work From Home成為工作新趨勢,變相令LEGALX的虛擬辦公室系統需求增加,Gene透露,短短半年間已為15間企業訂製虛擬辦公方案。Gene形容相關行業早已存在,只是大家現時較多使用,「值得反思的是,政府要如何推動『智慧城市』,用科技應對生活衝擊,今次顯示出要做多些。」
他具體希望政府部門開放與初創企業的合作,令科技以應用在政府日常的行政工作中,「簡單而言,有政府牽頭應用初創成品,創科在社區的滲透度越高,大眾越高機會使用,共同參與建設智慧城市。」
「將疫情數據化成圖像,市民更清晰易明。」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鄧淑明博士接受《我家》訪問時表示,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上有不少優勢,但仍有很多進步空間。加上近年不少亞洲地區國家積極往智慧城市方向發展,香港若不加快步伐,便有機會被迎頭趕上,有損國際競爭力,她指出港府在一些與民生相關的創新科技措施較易落實進行。
以應對疫情為例,發展局、地政總署與智慧城市聯盟共同開發及管理「疫情資訊互動地圖儀表板」,整合了香港的「開放數據」(Open Data),運用地理資訊系統科技,將圖像、地圖、和圖表等資料數據化,把疫情最新消息清晰公布,更方便與大眾互動溝通,讓市民客觀和直接地了解疫情走勢,加強政策透明度。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教授則認為,政府整理疫情資訊未完全代表智慧城市加速發展,真正的指標還以宏觀策略為準。
LEGALX 為企業建立內部通訊系統及資料儲存庫
【專家建議中小企 善用open data升級】
本港受到不穩定的內外環境因素影響,各行各業市道轉差,當成本減無可減,企業展開數碼轉型開源節流似乎成可行出路。如果因為資金問題,鄧淑明博士建議商家善用「開放數據」及「地理空間資訊」,如運用「資料一線通」網站的搜索功能,利用這些公開數據,發揮創意、開發更多優化城市資源的產品或各項便民服務,例如手機應用程式,幫助加快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多善用這些免費而極具價值的空間數據,有利持續創新。」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會長鄧淑明博士
生活
Tech 館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