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赤公路去年底開通,但新界西北對外交通擠塞仍見嚴峻。11號幹綫、屯門繞道等長遠交通規劃,仍需一段長時間才能落實,加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車流負荷勢將加重。有立法會換屆選舉參選人提出,政府必須縮短基建前期程序,並考慮盡快復辦屯門碼頭至中環渡輪航綫,解決眼前問題。
經立法會財會早前通過審批前期研究撥款後,研議多年的11號幹綫計劃,於今年9月重新推進。11號幹綫將建造兩條隧道及跨海青龍大橋,來往屯門藍地及青衣。
11 號幹綫包括延議多年的青龍跨海大橋。(概念圖)
11號幹綫勘查研究達54個月
開通料2036年遲過屯南延綫
新路除有助早上繁忙時段疏導交通擠塞,將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縮短約10分鐘、分流屯門公路到港九的車流外,亦有助處理路面突發情況。若屯門公路或大欖隧道發生緊急事故時,可以令車輛轉往11號幹綫出入,避免癱瘓西北對外交通。
然而,雖然前景研究已展開,但《我家》翻查路政署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動工前的勘查研究需要54個月才能完成,當中更預留達24個月,處理法定程序及收集公眾意見。新幹綫按現時進度,需在2036年或以前,才能分階段開通,比預計2023年展開、2030年通車的屯門南延綫更遲落成。
有屯門居民直言,早前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2024年起已有部分單位入伙,未來10年更將有約20萬個單位入伙。因此,居民擔心若基建未能配合,將會令原有屯門公路交通更為惡化,真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立法會選舉新界西北候選人周浩鼎認為,雖然新界西北區有多項交通基建,但無論是屯門南延綫,或是11號幹綫、屯門繞道等,都屬長遠規劃,需要花一定時間興建,不能在短期內起分流效果。他以11號幹綫為例,僅諮詢工作等前期程序已需要54個月進行。他認為未來議會應研究如何有效縮短程序。
連接藍地及青衣的11 號幹綫,料2036 年方落成。
周浩鼎倡復辦往返中環航綫
並發展新產業助人原區就業
因此他向《我家》表示,將致力爭取重開屯門碼頭往返中環的航綫,以改善屯門公路塞車壓力。他解釋,當年船程只需約35分鐘便能到達中環,有一定吸引力。加上屯門碼頭已是現有設施,政府應善用以設法於短期進行實際措施,令當區居民有另一個交通選擇。
惟他同時強調,政府須主動提供足夠誘因及支持,如必須由政府作出補貼,促使船公司再次開辦航綫,而非一成不變等待船公司自行開辦。
除交通方面,周浩鼎更爭取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落戶新界西北。他相信,若能在當區打造新產業,便能令更多屯門及元朗的居民能在原區就業,不用花費長時間通勤上班,間接也令交通問題得以紓緩。他表示,倘今次成功連任,將會在立法會促成以上倡議,令屯門西北的居民生活配套可盡快改善。
周浩鼎促請政府主動重開屯門到中環渡輪航綫。
周浩鼎:工業4.0改變新界西北模式
新一份《施政報告》多次提及「再工業化」。香港生產力局上月公布《香港再工業化研究》,有58%受訪的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企業表示,有投入研發進行「工業4.0」,但研究同時顯示,大多數本地廠商面對無足夠空間,建立自動化生產綫的挑戰。
「工業4.0」着重工業的互聯性、自動化、機器學習及實時數據幾方面,同時將實際生產營運,與智能數碼技術、機器學習及大數據融合。早於參選前已提出《香港工業4.0-啟動再工業化建議書》的周浩鼎表示,重點提出「工業4.0」,是因為希望借打破香港固化的產業結構,徹底改變整個新界西北區的模式。
他舉例指,善用屯門內河碼頭附近的低使用率用地,以支援「工業4.0」。該處一帶倘改為發展先進工業,就可提供足夠空間予廠商轉型,從而改善新界西北過往的就業環境,甚至帶動飲食等周邊配套。
周浩鼎促請縮減行政程序, 務求令11 號幹綫提早完成。
「鼎住」新界西北交通問題
有四大建議
1. 縮短11號幹綫的基建前期程序,提早落成新路。
2. 重開由政府補貼的屯門碼頭到中環渡輪航綫。
3. 於元朗增建多層智能停車場,疏導市中心內交通。
4. 跟進博愛迴旋處加設支綫工程盡快落成。
田北辰:港鐵須改變可加可減機制
新界東北選區選情激烈,除民建聯、新社聯的周浩鼎外,候選人還有實政圓桌的田北辰與及新思維副主席黃俊瑯,三人都比拼政綱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同樣爭取連任的田北辰,曾任九鐵主席的他特別着重鐵路交通基建,表明未來會持續跟進,特別是未來建設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新發展區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必須做到基建先行。
新界東北選區選情激烈,候選人有實政圓桌的田北辰。
另外,他亦建議政府在2025年收回大欖隧道的專營權後,聯同將來建成的11號幹綫免收費,令元朗的車輛可以走大欖隧道直接到市區。同時,他認為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應改為由行政會議統一審批交通票價調整,當中的加幅,須以年度通脹的一半封頂。
田北辰提議收回專營權後,免除大欖隧道收費。
新思維副主席黃俊瑯參選新界東北選區。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