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日前在大圍城門河上游的明渠,擬試辦「大圍河道花園」,惟疫情需延期。原本設於明渠河道當中的臨時花園設有休閒座位、立體壁畫及綠化隧道等「打卡」點,並設有預報系統監察水位惟尚未正式開放。計劃曝光後,有區議員隨即炮轟設施浪費公帑,有立法會議員反駁反對派對計劃「未審先判」有欠公允,認為測試有實際需要。
2019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倡打造「河畔城市」,冀活化河道上加強公眾與河道的連繫。除大圍明渠上已落成的河上球場外,政府近日在大圍明渠近城河道旁約100米長的河段,架設名為「大圍河道花園」的臨時公共休憩區惟至截稿前仍未開放。
大圍明渠將試行河道花園。
渠務署在場外張貼橫幅,講解注意事項。
置有「水位上升預報系統」
據了解,期間限定的公園除讓市民體驗渠道休憩外,亦為「水位上升預報系統」作實際測試及優化,當預測河道上升至一定水位時,系統便會透過警號燈及廣播發出預警,呼籲在場人士盡快離開。以期讓公眾可在安全的情況下,體驗河道中的休憩空間。
《我家》記者日前於河道花園正式開放前實地視察,雖然壁畫、座椅及宣傳橫幅已完成,讓遊人走落河道的臨時樓梯亦已安裝好,但承辦商仍在趕工作最後準備,有技工正在斜坡清除雜草。
公園內設有壁畫及綠化隧道等休憩設施。
花園附近設有公廁,方便遊人。
本地多個明渠打造親水文化
事實上,政府早於2019年的《施政報告》上提出要實踐推進「河畔城市」概念,藉活化河道為公眾提供多一個高質素的空間,如南韓首爾清溪川的河道活化復原工程,在河道設置噴泉、瀑布及步道讓市民體驗。
最終,當局選定大圍明渠、佐敦谷明渠及火炭明渠作親水活化。當中大圍明渠活化計劃預計於在2024年正式動工。惟前民主黨成員、沙田區議會主席麥潤培在未開放前,已先行批評設施浪費公帑,更指大雨時該河段容易氾濫。
河道花園正在測試,尚未正式開放。
正式開放前,有技工作最後修繕準備。
林琳:試點計劃實屬必要
曾任荃灣區議會沿海事務委員會主席、推動荃灣沿海親水設施的立法會議員林琳,並不認同試辦「大圍河道花園」是浪費公帑。林琳認為,本港一直提倡「河畔城市」,這種在活化河道上的試點計劃實屬必要。
她解釋,本港休憩用地及設施一直不足夠,當中不少地區缺乏足夠區內休閒設施,以至不少家長進行親子活動時需要花時間跨區活動,她認為並不理想。
林琳推崇親水文化,致力推動荃灣海濱優化。
個別人士「為反而反」遭質疑
林琳認為,過往休閒設施過於保守及過時,停留在90年代,並不能滿足現時市民期望。因此她於荃灣區擔住區議員時,推動親水文化的沿海設施。她認為在「新時代、新篇章」下,反對派人士不要再因政治理念不同「為反對而反對」,她亦相信專業人士對項目做足安全評估,認為市民毋須過慮。
優化荃灣海濱
拉近市民與海
林琳曾積極推動落實荃灣海濱的親水文化,第一期優化工程於去年四月起陸續開放。原先分隔海邊及行人的花槽,已換上配搭無欄桿親水海堤設計。
無遮無擋無敵視野受歡迎
該期工程定於麗城花園對開,一段全長700米行人路進行,將原有通道活化成海濱悠閒空間。有別於以往管理海濱的模式,新親水設計引入低矮石壆的設計,令無論於前方散步、或是在後方閒坐的市民,均沒有阻礙物阻擋他們與海的距離,視野更為遼闊,開放後廣受市民歡迎。
另外,在荃灣海濱悠閒空間優化項目旁,即荃西站對出、連接荃灣青荃橋至灣景花園長約2.3公里的荃灣單車徑部分路段,亦於去年與海濱悠閒空間同步啟用,該路段是新界單車徑網絡計劃中的其中一段。
優化後的首階段荃灣海濱於去年開放。
灣仔海濱
體驗划鴨仔船
繼荃灣海濱後,灣仔的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已於去年12月24日開幕,當中主打「海岸堤階」,以及首次試行讓市民在維港指定區域划「鴨仔船」。灣仔海濱長廊水上運動區域,提供試行半年的划腳踏船體驗。營辦商提供共20艘二人或四人船,收費200元和280元,每日有15節,每節時間45分鐘。
水上運動區設有維港划船體驗, 為期半年。
藝術裝置巨畫成打卡點
開幕初期,大部分時間均預約爆滿,上船前玩家要先穿好救生衣,並只能在指定區域划船,在場亦有救生員當值確保安全。
另外,「海岸堤階」亦是維港首個無欄桿梯級式沿岸設計,堤階設計如看台,讓市民「零距離」欣賞維港景色。主題區亦設有以藝術裝置,及堤階上長約20米的巨型畫作,讓市民拍照打卡。
灣仔海濱長廊新設海岸堤階,深受市民歡迎。
我家焦點
沙田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