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區特別是市中心地帶,有不少樓齡逾30年的單幢式大廈,當中包括多幢「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個別樓宇長缺妥善管理,以致衞生環境欠佳、出入治安存隱患,並衍生消防及維修等問題,有大廈外牆更現裂縫。地區人士直言,不少單幢式樓宇,隨著樓齡及居民年齡愈來愈高,面對大維修龐大支出,感彷徨吃力,希望政府及市建局提供更多支援。
元朗市中心有不少舊樓日漸老化。
唐樓外牆角鐵搖搖欲墜 另有石屎剝落鋼筋外露
根據民政事務局數據顯示,全港約41,000幢私人大廈當中,截至去年底有2,943幢為「三無大廈」,佔總數約百分之七。與2021年相比減少約兩成。當中元朗區有235幢,於十八區中排行第六。區內「三無大廈」近年輕微減少,意味不少樓宇都有成立法團管理大廈。
惟對於樓宇維修保養,不少舊樓業主的意識較薄弱。《我家》記者日前就前往元朗市中心一帶,巡查高樓齡建築物的樓宇狀況。記者發現,除了元朗街坊每日到訪買餸的元朗新街中,有早期僅兩層高的唐樓外牆上的荒廢角鐵,日久失修搖搖欲墜外,元朗大馬路、福德街及同樂街一帶,至少有三幢樓宇曾有石屎剝落,至今鋼筋仍然外露。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當鋼筋接觸漏水或雨水,隨時出現銹蝕膨脹,令石屎爆裂。
青山公路一幢有法團的大廈外牆露出鋼筋。
元朗福德街有唐樓騎樓石屎嚴重剝落。
福康街有大廈後巷欠管理,衞生情況惡劣。
元朗居民:擔心有危機惟避無可避
雖然部分大廈已成立法團,但有大廈後巷衞生情況惡劣,就算被圍封範圍並貼上警告告示,仍佈滿大量垃圾,久未清理。元朗居民楊先生直言,雖然知道市中心舊樓林立,擔心時有冧石屎危機,坦言每日經過要發生時也避無可避。
就大廈管理,市建局一直推廣大廈預防性維修保養,更與不同地區的非政府機構組成合作伙伴,為業主提供支援。不過,該局的地區合作伙伴,僅限於港九及荃灣區,過去曾有元朗區團體打算申請參與,惟至今元朗區仍未有在計劃之內。
隨樓齡老化,不少大廈極待維修。
元朗新街有舊樓角鐵搖搖欲墜。
楊先生擔心一旦冧石屎避無可避。
蕭浪鳴:街坊對維修支出感彷徨
元朗市分區委員會主席蕭浪鳴向《我家》表示,元朗有不少單幢式的私人樓宇,隨著樓齡愈來愈高,大部分居民及法團成員年紀漸大,戶數亦比較少。每當面對大廈管理,加上各部門有關樓宇維修及監管的指令,往往有心無力,就此他經常收到附近居民求助,特別是早前疫情期間收入減少及失業時,面對樓宇大維修龐大支出,感到彷徨。
為此,蕭浪鳴同時擔任主席的元朗區關注大廈管理協會,一直協助區內舊樓業主面對樓宇維修保養的問題,例如是協助業主相關申請援助,像早前他便協助區內一幢有法團的大廈長者業主,填表申請優化大廈升降機資助計劃的津貼,減輕他們的負擔。他亦會借出場地與業主一同舉行會議,商討如何應對樓宇的問題。
蕭浪鳴協助街坊申請升降機優化津貼。
維修確保樓宇安全 避免承擔事故賠償
蕭浪鳴解釋,不少唐樓及單幢大廈很多時只為應付政府命令或者要求,才進行大廈的維修。加上不少單位作出租交由地產公司打理,為降低開支也抗拒大額維修,因此往往地有不同意見。他提醒業主,適時的樓宇維修保養不但確保樓宇安全,避免因樓宇日久失修令業主承擔事故賠償外,更有助保持樓宇的價值。
疫情期間做支援 「三無廈」無遺漏
除了支援單幢大廈的日常維修保養,在早前疫情惡化期間,元朗市分區委員會主席蕭浪鳴亦擔起一重任,就是為元朗市中心區內居民的疫症提供支援服務。
蕭浪鳴憶述,新冠疫情最嚴重時間,每日都收到非常多的求助電話,除了幫助居民處理隔離、沒有藥物、食物或防疫物資等問題,更要為獨居長者或全家感染的家庭作出輔導。蕭浪鳴辦事處每天均將來電個案分類,按求助人需要分配抗疫物資,並即日送到求助人的家門。
另外,他亦在元朗市開展「十八區舊樓消毒齊抗疫」的行動,為樓齡超過30年的舊式樓宇免費進行消毒工作,並走訪元朗市中心區逾50幢的「三無大廈」,及多幢雖然有法團但沒有管理員的唐樓派發服務包,為居民送上防疫包。一直到其後疫情開始緩和為止。
蕭浪鳴(左二)協助單幢廈居民抗疫。
【雷電轟中和田邨住宅 幸好全屋人均沒受傷】
踏入夏季不時雷電交加,本月初屯門和田邨發生閃電劈入單位意外,事發經過更被其他市民拍下,一道電光至少三度劈向同一位置,所幸單位無人受傷,但單位外牆的一角石屎,則在雷擊下掉落。
事發於本月1日上午,當時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及雷暴警告,和田邨和喜樓27樓一個單位被該閃電攔腰擊中,事件中無人受傷。單位女戶主形容當時突然傳來巨響,頓感整間屋在移動,幸家人當時未有受傷,單位中家具及電器亦未見破損。房屋署回覆事發樓宇有根據國際標準安裝避雷系統,包括避雷帶及接地系統,安裝完成後已通過相關測試。工程人員事後亦有檢查和喜樓的天台避雷設施,未發現任何問題。屯門區議員賴嘉汶事後亦有慰問受雷擊影響住戶,並安排轉介社工提供協助。
和田邨一個單位被雷擊中,場面嚇人。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