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幹道拖足近50年!申訴專員公署早前揭發,全港多區有閒置行車天橋路段或接駁口,以致出現「斷橋」奇景,其中沙田有六個之多。《我家》調查發現,早於上世紀70年代計劃興建T4公路,用以將獅子山隧道公路直駁城門隧道,竟拖至2020仍未起動,導致多年來車流過分集中大埔公路(沙田段),令居民飽受塞車之苦。
T4 主幹道規劃50 年仍未動工,位於蔚景園旁的接駁口已閒置多時。
「尤其繁忙時間,閒閒地都例塞三個字,仲未計其他塞車位,一撞車就仲大鑊!」李先生是馬鞍山居民,每日乘巴士經尖山公路到荃灣上班,但每當巴士駛經近沙田港鐵站對開的沙田大埔公路(沙田段),就會遇上塞車。
大埔公路( 沙田段) 除屬沙田居民到荃灣的主要幹道,也是大埔及北區的必經之路。
馬鞍山出荃灣迂迴先經沙田市中心
現時,從馬鞍山及西貢出發到西九龍或荃灣,均沒有直接快速公路接駁到城隧及尖山公路。駕駛者一般都需要離開快速公路,經翠榕橋往火炭方向,或經沙燕橋路往沙田火車站方向轉入城隧,另外亦會經紅梅谷路到大圍車公廟路迴旋處,駛往青沙公路。
駕駛者亦可經高速公路「兜圈」到大學站外迴旋處,然後再駛入大埔公路(沙田段),但以上四條路均需要駛經沙田區內極繁忙道路,途中亦經過交通燈位。
根據申訴專員公署的調查報告,原來早於1970年代後期,政府已計劃於沙田文化博物館外的獅子山隧道公路上,興建高架天橋形式的T4號主幹路,以解決馬鞍山及西貢居民不能直出西九龍及荃灣的問題。
為此土木工程拓展署曾於興建沙田路、城門隧道公路和青沙公路時,已分別預留共四處的接駁口,為日後T4號幹路興建時作連接。
蔚景園旁接駁口原意建橋連接沙田路,以方便馬鞍山居民前赴城隧及青沙公路。
現在往城隧及青沙公路的車輛,集中使用大埔公路( 沙田段),令該路經常大塞車。
T4 主幹道的高架橋將經過沙田文化博物館。
報告爆1970年計劃興建
可惜時至今日由計劃至今已近50年,T4號主幹路仍然未有落實興建,仍是正在規劃項目。
該計劃最新發展,已追溯前年土拓署在沙田交通事務委員會上的匯報。
署方匯報優化該路後的最新走線及修訂工程的計劃,例如部分路段改以隧道形式興建,當時沙田交委會同意修訂後的T4計劃,並要求盡快展開工程。土拓署亦已於同年六月委託了工程顧問進行勘查研究。
「如果T4號主幹路通車,相信可以令更多車分流到尖山,沙田市中心的擠塞問題將會得到抒緩!」沙田前區議員招文亮解釋,現時馬鞍山及西貢的居民要到城隧及青沙公路,都先要取道經過沙田市中心的道路,加劇了擠塞。
T4 主幹道倘建成,可望紓緩沙田塞車,並更好配合交通規劃發展。
招文亮:人口激增須盡快興建
近年馬鞍山及西沙人口激增。他擔心未來擠塞情況將更為惡劣,如果T4號主幹路落成,再加上他們建議沙田繞道一旦落實,將能把北區及大埔的車,直接引流到城隧及青沙公路,將會有更大紓緩效果。
他透露,T4號主幹路早於十多年前曾提交到當時區議會審議,惟當時因為政府的高架天橋方案離地面過高,加上走線距離民居蔚景園太近,因此當時方案遭反對,自此政府便沒有再提過改善方案。
招續說,直至上屆區議會,政府提出改善方案,更改靠近文化博物館的走線,並有分路後轉行隧道方案,因此終獲招文亮當屆區議會通過。
招表示,如再無意外,T4號主幹路將會於2028年落成,惟之前需要經立法會審批工程撥款,他擔心區議會「拉布」令該工程有可能再延遲,令區內交通擠塞惡化未能及時改善。
【車公廟路行車橋兩「口」留用】
除了T4號主幹路留有興建多年的天橋接駁口,大圍車公廟路行車天橋亦有兩個「斷橋」接駁口。
土拓署1997年開展八號幹線時,在大圍車公廟路名城對開,一段連接青沙公路的行車天橋上,亦預留兩個接駁口,以連接仍在規劃中的車公廟路/紅梅谷路行車天橋,兩個接駁口於2008年跟隨尖山公路落成而完工。
到2016年,土拓署開展了沙田主要道路交通檢討研究。當時評估結果顯示,車公廟路迴旋處,有足夠容量應付現時的交通量,故暫未有興建天橋的需要。
直至2018年6月,政府開展了修訂後T4計劃的勘查研究。土拓署當時稱會再評估車公廟路/紅梅谷路行車天橋的需要,以檢討有關工程的推展計劃和時間表。
沙田大圍港鐵車廠外也有預留天橋接駁口。
【全港29處閒置天橋接駁口】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全港閒置天橋和「斷橋」問題的情況。報告指出有29處閒置的行車天橋路段或接駁口,如荃灣荃青交匯處。當中有路段早於1981年已建成。
所有涉事的天橋路段或接駁口均閒置逾10年,有部分更超過30年。
申訴專員公署報告指出,全港有多達29 個閒置天橋接駁口,圖為荃青交匯處的一個。
擱置太久錯過黃金時機
報告指出,政府在建設道路時預先建造相連的行車天橋路段或接駁口,是為配合將來發展交通網絡的需要,惟部分接駁口已經閒置超過30年,但不少接駁口所在地區交通已非常繁忙,當區居民也希望政府長遠能夠興建替代道路,以紓緩交通擠塞。
申訴專員公署指無資料顯示,相關部門過往曾有規劃定期檢視有關接駁口,或任何最新情況。
直至展開此主動調查後,運輸署才表示會開始研究相關道路工程的必要性和推展時間:「惟周邊地區已經歷數十年以上的變化與發展,現時可能已經錯過利用該些接駁口以發展新道路的黃金時機。」
我家焦點
沙田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