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4月中宣布,東鐵線未來將由12卡變成9卡列車載客,以配合過海到金鐘的未來發展。雖然港鐵承諾加密班次,但有市民及地區人士擔心,載客量大減加上東鐵線沿線人口急增,令將來東鐵列車繁忙時會加倍擠逼,沙田及大圍市民更難逼上車。
「有咩理由直接過埋海,多兩個站但就反而少咗3卡,未有疫症之前12卡已經好迫,返工返學時間入都入唔到,之後咪仲唔使旨意上到車?」
有市民擔心東鐵線轉九卡車後,令大圍乘客更難上車。
與12卡混合行駛最早明年起實施
住在秦石邨的馬先生,每日乘港鐵到紅磡上班。他表示在疫症前的正常情況,每日在大圍站轉車乘東鐵時,每日已要等一、兩班車才能上車。
因應屯馬線東西走廊,將於2021年中全面通車,港鐵預料屆時將有兩成東鐵線乘客,分流至新線來往九龍。
另一方面因應東鐵線之後會「過海」直達金鐘,形成南北走廊,因此港鐵早前宣布要將東鐵線由12卡車,逐漸加入9卡車混合行駛,最快有可能在明年或後年便實施。
東鐵線在繁忙時間,客量已接近飽和。
當馬先生聽到東鐵線即將轉做9卡車時,不禁質疑港鐵低估載客量,未有顧及沙田區乘坐東鐵人士的通勤需要。他擔心,隨新界東北人口增長,住在沙田、特別是像他一樣要在大圍轉車的乘客將更難逼入車廂。
未提人口增長港鐵:新線會分流
港鐵於4月中的簡介會解釋,12卡與9卡列車混合行走的做法,將於乘客適應新線後陸續進行。
換句話說,現時採用12卡列車行走的東鐵,將會逐漸混入9卡列車載客,最終會以全部9卡列車取代行走羅湖到紅磡,直至伸延至金鐘,舊有12卡列車將會全數換走並退役。
港鐵車務營運總管黃琨暐表示,新信號系統能將東鐵線由現時約每三分鐘一班,加密至每兩分鐘一班列車。
黃續指出,加上到時因應實際情況,車務中心繁忙時間會盡量調派12卡行駛東鐵,再配合新線與分流,相信屆時東鐵線載客能力仍可應付需求,與現時沒大分別。
白石角等東鐵沿線地區,人口急速增長。
《我家》計算載客量每小時減逾4000人
《我家》記者翻查港鐵數據,東鐵線在早上繁忙時段安排12車卡的列車的話,每班車可載3,750名乘客,即每卡可載平均312.5名乘客。
數據以每2.5分鐘一班計算,即一小時可開出23班單向列車,即單向軌道每小時載客量為86,000人次。
按照這組官方數字推算,若減少至全部九卡車行走,每班車載客量將減少937人,若行車時間不變每小時載客量將由8.6萬人次減少至約6.75萬人次。
就算按港鐵說法加密至兩分鐘一班車、至每小時29班單向列車,全九卡車行駛的載客量將會減少逾4,400人次,每小時載客能力減少約半成,數字還未計算因東鐵線未裝設幕門,導致因人多擠逼未能一次便關上車門開車、或訊號的延誤時間。
颱風山竹前年來襲,市民一度靠晒港鐵上班。
東鐵12卡及9卡列車混合行走的做法,將於屯馬線全線開通後試行,由於兩種列車車門位置有分別,排隊上車位置亦將有不同。
港鐵表示,當做法實施後,乘客須留意月台顯示屏及廣播,了解下班車是9卡還是12卡,然後按照月台藍、綠色的標誌到指定範圍候車。
情況猶如現時分別有到落馬洲及羅湖列車,過境的乘客需注意會否錯上不同關口的列車。
李梓敬擔心,若屆時再要留意不同卡數列車位置,難免令人擔心會令乘客上車時出現混亂,希望港鐵加派人手做好指示,避免不必要混亂。
李梓敬擔心港鐵縮卡,未有顧及實際需求及人口增長。
信號系統測試持續進行
另外港鐵透露,東鐵線今年3月起已全線深夜測試,可令班次更緊密的新信號系統,並進行新列車負重測試。
早前港鐵在運抵香港的南北走廊九卡新列車上,安放最多重達212噸水馬,相當於3,253人的重量,模擬列車每平方米企7人的滿載行駛情況,比現時安全要求下每平方米企6人更嚴格。
而東鐵線信號系統測試,至今年4月中已完成8成,將於今年第四季進行可靠性測試,安排更多列車於深夜試行,到時或有更多噪音等滋擾,測試預料於明年首季完成。
港鐵指屯馬線能為兩成客量分流,圖為早前新開的顯徑站。
【港鐵被質疑忽視人口增長】
「其實大家都好擔心港鐵做法,好似無計算到人口增長情況」,公民力量成員李梓敬表示,他反對倉促實行以九卡車取代東鐵線的做法。
李梓敬解釋,現時東鐵線繁忙時間已飽和,加上沿線如粉嶺皇后山、大埔白石角等住宅區相繼落成,人口增長迅速,質疑港鐵指新線能分流兩成乘客的講法,只是紙上談兵。
因十二卡車及九卡車混合,港鐵指車門位置將有不同。
李梓敬促通車一年後才實行
李梓敬認為新線為東鐵線疏導能力有限,除因新線車站亦會帶來乘搭港鐵的額外客流外,東鐵線原本已有直接通往主要過境關口的主要功能,因此他促請港鐵應於新線通車後觀察至少一年,才實施以9卡車混合行走的車務安排。
東鐵線將逐漸由九卡新列車取代。( 港鐵圖片)
李補充這做法可避免最終做錯決定後,難以再回復調配12卡車行駛。
而根據規劃署前年發表「人口分布推算2018-2026」報告書,本港人口總數將由2016年的7,335,700人,增至2026年的7,824,200人,增加約49萬人,意味未計算旅客數量的潛在乘車入口事實上確正不斷增加。
我家焦點
沙田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