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有設置水池,本屬市民消閒休憩的天堂,卻因人類自私變成棄養龜隻的地獄。屯門公園日前被發現迫滿逾百被放生的龜隻,因疫情封池缺乏食物供應,出現互相噬咬慘況。有市民亦發現,在天水圍公園水池竟有魔鬼魚現身,懷疑同樣被缺德人棄養放生,任牠在惡劣環境下自生自滅。
繼荃灣德華公園一個水池,在今年五月有人發現迫滿逾百龜隻,導致「龜叠龜」場面,多隻龜隻互相噬咬致傷亡慘況後,屯門公園近期水池情況亦轉趨惡劣。
水池擠迫, 龜隻爭相遊近岸邊「抖氣」。
近百龜迫近岸邊覓食
愛龜市民林先生日前到訪屯門公園時,發現龜隻已成為公園「災民」,近百隻被棄養而放到該水池的龜隻,爭上爬上其中一處岸邊覓食。
他表示,近看不少龜隻身體因疫情下遊人減少,加上公園局部範圍被封閉,令在該處龜隻糧食不足,近期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導致不少龜隻更「岩岩巉巉」,水池更出現早前曾一度有熱門飼養品種的成年黃頭側頸龜,該品種流行的叫法為「忍者龜」。
屯門公園有黃頭側頸龜出沒,又俗稱忍者龜。
市民偷餵糧魚群「截劫」
林直言是「人類罪孽」,不忍龜隻被白白餓死,因此不時趁晚上沒有保安員時,為龜隻餵糧。
林先生表示,雖然保安員看到會阻止,但該處龜隻飢餓得不消幾分鐘,便將數公斤的龜糧吃光。他補充,每當看見有人餵糧時,龜隻更「火速」衝近充飢,因此覺得不忍心所以照舊會去餵飼,但當中不少糧食已被水池中的魚群搶先一步。
有街坊更表示,曾看見有龜隻疑因抵受不了飢餓,而出現龜咬龜情況,情況猶如煉獄:「發現咗個地獄池,魚又多,超恐怖!」
早前有人胡亂放生,田雞被扔落海後隨即反肚。
協會:濾水系統不足應付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領養部幹事黃朗研接受《我家》訪問時表示據他估計,全港有近一萬隻棄養龜隻,以巴西龜為主,近年亦出現更多鱷龜,分別被棄養於不同公園水池內。他解釋,因香港的公園水池設計均非為飼養水上動物而設。因此,當單一水池出現過多龜隻時,水池過濾系統不能應付大量龜隻生存,水的質素便會迅速惡化,令龜隻皮膚易受細菌感染及呼吸系統疾病。
黃指出,一旦空間及食物不足,大大小小龜隻要爭相上水灑太陽,細小的龜隻容易被體型較大的咬傷甚至咬死,令龜隻身體出現明顯傷勢,甚至令傷口發白潰爛,情況惡劣更會致死。
黃朗研估計,全港有近一萬隻棄養龜隻。
減少棄養才是治本之法
「放生等於放死」黃無奈指出,雖然協會一直有安排緊急救龜行動,但由於棄養速度總比飼養數目為快,協會資源有限,難以拯救所有身處環境惡劣龜隻。
黃直言,站於公園管理角度,當然不鼓勵有人胡亂餵飼,因龜隻過多會增加過濾系統壓力導致水質惡化。站於動物角度而言,龜隻不夠食物便會餓死,但餵食後使水質惡化,將會令龜隻體質變差甚至染病,若處理不善龜隻下場同樣會是死掉,因此他希望能減少棄養,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有市民發現,屯門公園水池迫滿逾百放生龜隻。
天水圍公園驚現魔鬼魚
胡亂棄養放生十分自私,除棄養龜隻,有市民日前發現有人疑在天水圍公園水池,棄養俗稱「魔鬼魚」的淡水魟魚。該市民表示該魔鬼魚似有靈性,每當有孩子注目便會游近岸邊,吸引不少人觀看,惟他擔心公園並不適合魔鬼魚生存,因此希望盡快有動物保育團體將牠救走。
另外一些宗教團體和善信,都會定期舉行放生活動,但不時發現有人將不適合的海水生物,放到淡水處放生,最終監生將動物弄死。
今年二月,有網民行經元朗河背清潭水塘時,發現有人將一袋又一袋的黃鱔、田雞、水魚及龜隻拋進水塘「放生」。惟有田雞被放生到水塘後全部「反肚」。專家提醒市民,如動物在同一環境下大量死去,有可能在分解過程之中孳生細菌,因此不應該將外來物種胡亂放生。
天水圍公園疑現魔鬼魚。
義工搞領養救棄龜
除了屯門公園棄龜情況愈趨嚴重外,荃灣德華公園於今年中,亦被揭放生,棄養龜隻情況失控,令龜隻死亡及互相噬咬致嚴重受傷。
事發於今年五月,德華公園園中一個細小水池環境極差,迫滿逾百龜隻,除令水池內出現「龜叠龜」情況外,因食糧、空間不足令水源變差。有義工在現場發現兩次共四隻龜屍飄浮在水池中,不少龜隻身體更有明顯傷勢,傷口發白潰爛,慘不忍睹。
另外,龜池亦彌漫一股臭味,有龜隻在池中行動緩慢,奄奄一息。雖然該池的圍欄已貼上請勿放生及餵飼的告示,卻鮮見職員在水池附近巡邏。
幸而事件曝光後,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緊急發起拯救及領養活動,水質情況至近月才得到改善,龜隻數量亦稍有減少。
德華公園有龜隻疑因水質太差,現白眼病徵狀。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