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驚現億年化石!有古生物化石專家早前於沙田港鐵站大堂雲石牆中,發現包括已經滅絕的史前海洋軟體動物菊石在內的化石。此外雲石牆上,亦發現腹足類生物及螺貝等史前化石,螺貝的螺旋紋路外殼更清晰易見,估計該雲石採自超過一億年以上歷史的石材打磨。發現引起市民熱議,更有不少人表示有機會必到場鑑賞。
龍德駿早前在沙田站鋪設的外國雲石中,發現菊石化石。
有化石的雲石鋪設在入閘機附近。
石材中的化石輪廓明顯,市民可在站外輕易發現。
發現化石者,名叫龍德駿,是「恐龍@化石工作室」創辦人兼港大地球科學系名譽研究員。龍德駿事後將化石相片放上社交專頁公諸同好。
雲石中主角
一億年前存於地球
他解釋,今次在沙田站發現化石的雲石磚牆,又稱大理石,屬天然石材,原本埋在地下的石灰岩層,及後因高溫高壓變成堅硬的變質岩,然後經人手挖掘切片,打磨後成為大理石作建材使用,部分石材因而會保存史前海洋生物化石。
龍德駿表示,大理石建材中,貝殼類較為常見,其他魚及軟體生物因難抵受高溫,而早已熔解消失,難以在大理石內發現。日前,他在沙田站內多條以雲石面鋪設的柱身表面,發現到大量古生物化石,當中包括已經滅絕的史前海洋軟體動物菊石。
菊石最少1億年前在地球生存,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和恐龍一同滅絕。他推斷,該種米黃色雲石應是歐洲出產,屬侏羅紀前後的岩石,他推斷該雲石牆的岩層歷史估計超過1億年以上。
大理石建材中,亦發現貝殼類化石。
沙田站發現的菊石,估計最少一億年前在地球生存。
百年前香港首次出土菊石
雖然今次沙田站的雲石建材,屬由外國進口,但本港其實也一樣可出土菊石,去年恰巧亦是本港菊石發現100周年。
據文獻顯示,直至目前為止本港菊石只發現於赤門海峽形成層的沉積岩中,1920年代首先在本港採集到菊石,經鑒定後更確認為是新屬種,最終被命名為「香港菊石」。
而去年12月,廣東省河源市於東源縣亦發現大量菊石化石,河源此前已發現直徑達40厘米的菊石,其殼徑目前在粵港澳地區是最大的一種。由此可見,只要稍加研究,專家相信香港隨時也可再有菊石出土。
親子出動
一家大細睇古生物
除了菊石,沙田站雲石牆,亦發現腹足類及雙殼類等軟體動物,包括螺貝等外殼化石,且外殼形態亦清晰顯示在磚面紋路。不少市民得知消息後,專程帶同孩童到場嘗試找出化石位置,並講解化石的來源,另外亦有人提醒,如要拍攝化石,要帶備具微距功能的拍攝相機。
除了沙田站,欣澳站的雲石牆上亦發現不少蜆殼化石。欣澳站牆壁使用的石灰岩,是沉積岩的一種,由於無經過變質,化石保存質素較大理石為佳。惟由於貝殼內的軟體部份早已熔解,因此蜆殼化石只剩下外殼紋理。
欣澳海膽化石乍看似塗鴉
欣澳站同時亦發現海膽化石,化石驟眼看只是像花朵塗鴉,但細心看才發現花邊上有呈放射狀的小點,有興趣市民可在網上下載海膽等海洋生物化石對照,到場對照及尋寶。
欣澳站的雲石上亦發現不少蜆殼化石。
廣東省河源市曾發現菊石化石,是粵港澳地區中最大的一塊。
古生物學在港不受重視
發現及推廣化石的龍德駿,是古生物學的愛好者。龍德駿盼藉今次發現推廣古生物學。
他直言,化石並非想像中遙不可及,就算經濟掛帥的香港,亦一樣可以接觸古生物學。惟他直言,政府以至社會皆並不重視古生物學,導致港人認識有限,要進修也需到外地修讀古生物學。
因此,他和團隊20年來致力推廣古生物學,早在2000年便於本港創立中文的古生物化石網站,並從世界各地搜集化石,於網站發放資訊,讓愛好者交流,2019年亦開設化石店,他的夢想是開設一間屬於香港人的古生物博物館。
只要夠細心,隨時發現化石就在身邊!
【荔枝莊曾現恐龍時代魚化石】
雖然沙田站的化石並非於本港出土,但本港地質歷史亦十分豐富。2015年,本港首次鑑別出約1.47億年前的侏羅紀「副狼鰭魚」魚化石,是本港首件經鑑定的恐龍時代脊椎動物化石。
該件於西貢荔枝莊餽集的化石,一直收藏於香港大學地質博物館。直至2014年由當時港大地球科學系學生謝子旗發現,經指導下加以研究及鑑定,最終研究結果翌年在國際科學期刊刊登。
該副狼鰭魚化石一直只保存後半部,估計其完整長度為四厘米,相信是約1.47億年前侏羅紀的副狼鰭魚,屬我國東南部中鱭魚魚群物種。在此之前,本港上一次發現重要化石,是35年前在本港白沙頭洲發現的盾皮魚化石,屬3.7億年前的泥盆紀產物。
謝子旗(右)當時為港大地球科學系學生。
港大曾於西貢荔枝莊發現副狼鰭魚化石。
我家焦點
沙田
民生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