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物價過高,一直困擾區內居民。上月由食環署營辦的天水圍天幕街市正式開幕,當日吸引約二萬人到訪。天幕街市啟用,終一改區內未有市政街市的局面,惟有市民及地區人士擔心,雖然新檔位租金較平,但檔口不多加上外判管理,擔心物價未必會降低,希望食環署能妥善管理。
新街市由食環署外判予營運商管理及推廣。
有36個固定攤檔及四個臨時攤檔的天幕街市位於天秀路,於上月12月27日開幕,街市內包括乾貨、非食物類乾貨及魚、肉、菜等濕貨,為天水圍區居民提供多一個選擇。
在該處販售蔬菜的租戶林女士表示,開幕初期街市人流不俗,每日最繁忙多為下午三時至六時,街市環境舒適,且署方安排外判管理公司作推廣及宣傳,因此吸引不少街坊捧場。
天水圍天幕街市於上月27日正式開幕。
街市設有36 個固定攤檔。
自然通風採光高樓底開放式
曾到訪新街市的天頌苑的江女士認為,新街市四周設有多個出入口,部份攤檔價格比同區領展街市較便宜,惟整體而言仍比跨區到元朗的街市貴,但相信有競爭可令市場降低定價,令居民受惠。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日前在網誌表示,天水圍食環署天幕街市由構思、撥款、興建以至落成啟用,僅用約一年時間。他表示,新街市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減少施工時間,設計着重自然通風及採光,因此街市中央採取高樓底及兩旁開放式設計,令日光能進入室內。
事實上,天幕街市前稱為天水圍臨時街市。2018年特首宣布在天水圍港鐵站對出的天福路路段興建全新的公眾街市,惟由於興建需時,食衞局因而宣布興建臨時街市,以作為臨時紓困措施,紓緩天水圍居民飽受跨區買菜之苦。
新街市設於天秀路,毗鄰三個公共屋邨。
梁志祥:關注衛生噪音問題
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向《我家》表示,樂見天幕街市開幕讓區居民有多一個購物買餸的好去處。他早前曾聯同立法會議員周浩鼎一同到天幕街市視察。他擔心,新街市與其他公營街市一樣,會為附近環境引致嚴重鼠患及污水問題,他擔心一旦爆發鼠患令老鼠上樓滋擾民居,情況將一發不可收拾。
梁志祥續指,天幕街市非常接近民居,擔心新街市凌晨上落貨時,會為附近三條屋邨造成噪音問題,他促請食環署必須妥善處理街市的衞生情況,勿因已外判而怠慢及卸責。他亦已分別向食環署署長及元朗區衞生總監表達關注。
梁志祥擔心新街市會引致鼠患及噪音問題。
新管理模式 租戶三年續約一次
天水圍天幕街市一改以往食環署街市由署方自行負責營運及管理模式,引入新營運模式,以推行「街市現代化計劃」。
所謂的新營運模式包括租金釐定方式。以往食環署會以投標方式招租,攤檔價高者得,但當局希望進行變革,決定在天水圍臨時街市租務安排上,考慮價格以外的因素,且一改以往自動續租安排,租戶要根據表現,每三年續約一次。惟現有食環署街市商戶組織擔心,三年續約一次,最終會令競爭力比集團經營弱的個體戶檔販被淘汰。
另外,天幕街市現時主要由外判承辦商建華集團處理清潔及保安,因此天水圍臨時街市的管理及維修問題也交由承辦商負責,但食環署強調,最終收租及營運者仍是該署,外判承辦商只協助管理及推廣。此模式或會成為往後街市現代化,如即將進行翻新的香港仔街市的經營模式。
租戶林女士指開幕初期街市客流不俗。
【團體促恢復規劃全港公營街市】
政府因應市民強烈要求終恢復興建公營街市,未來會在包括天水圍南、東涌、將軍澳、古洞北新發展區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等地興建六個永久街市。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街市政策倡議主任梁佩珊表示,希望當局加快推動新市鎮落實設立公營街市及臨時街市,除現有選址外,亦要求在馬鞍山及天水圍北興建公營街市,以抗衡市場壟斷。
免重蹈苦等二十年覆轍
梁續指,雖然多區將會興建公營永久街市,惟當中只有天水圍同時興建臨時街市,以應付公營永久街市興建需時的空白期,因此她要求各新市鎮於未建成永久街市前,也能興建臨時街市作過渡用途。
同時她認為,當局亦應該恢復規劃標準與準則中設置街市的指引,在規劃發展用地時預留土地發展公眾設施,以免重蹈東涌及天水圍居民入伙近20年仍未有公營街市,導致物價騰貴的問題。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