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壬寅年來了,首先祝讀者們身體健康、虎虎生威!農曆新年,一向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節日,當中涉及許多範疇:五行、曆法、人倫關係、禮儀、飲食養生等。篇幅有限,今以「建寅」及春季飲食養生簡述之。
一年之計在於春
壬寅歲次,在這裡說「寅」。寅,陰陽學說寅為陽,五行屬木,為陽木,意象為大樹,寅木藏火,火代表喜慶,令人有信心,有正能量。寅有生動之意,指春天時草木初生的狀態。
寅木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三位,按照「十二月建」來看,他是一年四季的開端,春季的開始,所以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寓意實在深遠。
建寅即農曆一月
夏曆以寅月為歲首,稱為「建寅」。《淮南子.天文》:「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後指陰曆正月。
在我國,每逢朝代更換,歲首皆有變化。換言之,把哪個月定為一年的首月,不同朝代都不同。例說,夏朝的夏曆把一月作為歲首,商朝的殷曆以夏曆的十二月為歲首,周朝的周曆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歲首。
秦至西漢中葉前,歲首皆定在夏曆十月,等同每年十月初一就是新年。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把歲首之月固定在「建寅」之月,即農曆正月,此後歷代相沿。
而立春、雨水之時,恰在寅月,這時過年又稱為「春節」。以寅月為正月,既符合人們過年需求,也順應四季更替和農業春耕安排,這或是「正月建寅」流傳至今的原因。
養至大至「肝」之氣
踏入寅月,代表一年之始。立春起,天氣漸暖,陽氣始發,人體的肝陽、肝火及肝風也隨之上升。立春後,飲食應注意疏肝、益脾胃,令氣血運行舒暢。
夏季病春預防
《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對於春季養生,提出三大法則:
一、夜睡早起
春季啟動人的生機,因此需要多點活動,如睡得太多,就沒有順應自然之氣了。
二、放鬆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不阻塞,不鬱結,減少傷肝。適量運動可疏肝舒筋,但天氣乍暖還寒,謹記防寒免生病。
三、春宜吃素
飲食可選辛甘發散的食物,令潛藏的陽氣再次蘇醒,有助陽氣生發升散。
建議
適量吃韭菜、菠菜、葱、芫茜、蒜、芽菜、春筍等,以助升散肝木之氣。
適當進食甜味食品,因為五行中,木剋土,木為肝,土為脾胃,若肝氣、肝火太盛,會傷及脾胃。甘(甜)味入脾,能健脾保胃。
避免
不宜食吃太多酸收之味,因為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
農曆新年蘊藏豐厚文化智慧,先人面對大自然交替的體會及生活經驗、保健養生知識等等,現代人從中受益不淺。因此,我們除了繼續愛護國家歷史文化遺產,更要傳承其寶貴元素。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