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世紀末推動經濟全球化,到近兩年新冠疫情蔓延的去全球化趨勢,城市人經受著高強度的工作、競爭,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面對目前的處境,大眾心裡難免感到焦慮、疲憊及情緒波動。
這時,我們能做些甚麼嗎?保持「正念」!原來,「正念」早於二六〇〇多年前已經存在,是由悉達多太子即是後來出家成道的佛陀所教授的方法。在古印度巴利語(Pali)佛典中,「正念」(samma-sati)一詞被翻譯為英語的Mindfulness。
近半世紀前,跟隨一行禪師修習「正念靜觀」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卡巴金(Jon Kabat-Zinn),於一九七九年創辦正念減壓課程(MBSR),將「正念」從東方帶到西方社會。
其後數十年,卡巴金與其團隊嘗試融合西方醫學研究與正念的藝術,以非宗教為本位的科學實證角度,幫助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背景和社會階層的人士,改善生活質素及身心健康。卡巴金稱:「正念非宗教,也非佛教專利,是自覺的生活藝術。」
正念,可以是一種日常習慣,也可以是一輩子的過程。最常見的培養方式是靜坐禪修的練習,但正念並不一定需要透過靜坐禪修才能練習。每天為自己抽出時間靜心一會,你可以尋找一個安靜與舒適的位置,進行下列的修習。
samma
正
意味要保持心不受邪妄影響,引導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
sati
念
有覺察(awareness)、專注(attention)及記得(remember)的意思,意指隨時都能集中精神觀照現前的身心經歷及事物,專注且穩定地觀察它。
修習一:數息觀
以「數字」和「呼吸」作為指導的靜坐修習。修習者先調整身體姿勢、呼吸、環境,然後開始覺察每一個自然的呼吸。
呼吸時覺知到自己正在吸氣,呼氣時在心中默念「一」,可以配合腦中的影象作一個「一」字的畫面;然後繼續循環,覺知吸氣,呼氣時默念「二」……一直由一到十,再由十到一,直至你的念頭離開了數字,便歸零開始。
修習二:隨息觀
以「自然呼吸」作為指導的靜坐修習。習者先調整身體姿勢、呼吸、環境,然後開始覺察每一個自然的呼吸。吸氣時覺知到自己正在吸氣;呼氣時覺知到自己正在呼氣。
如果在呼吸間「失念」,我們可以溫柔的邀請自己回到自然呼吸之中。單純的緊隨自然呼吸有助我們把身心安定下來。修習者將此練習可融入生活,坐車時、入睡前、上班途中、等車時皆可進行。
修習三:身體掃描
找一個舒適而不受干擾的地方坐下,關掉手機。雙手放鬆置於身體兩旁,雙腳平放踏地,可閉起雙眼令自己更集中。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體,慢慢深呼吸,細心留意自己此時此刻的身心狀況。
從腳趾頭開始感受,有的人可能一開始就感覺到劇痛,有的人甚至會沒感覺,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用介意,而是接受「我的身體就是這樣」。其後逐個身體部位感受:從腳底、小腿、膝蓋、大腿、臀部、背部、胃部、肩膀、手臂、雙手、頸部、喉嚨,最後到頭部。
如此,在念頭離開這個身體部位時,身體就能放鬆,並透過感受酸、痛、舒服,練習覺察情緒。
小知識
環環相扣的修行系統
「正念」(samma-sati)是八正道的第七支。八正道,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大步驟,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服,練習覺察情緒。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