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病毒疫情徹底顛覆人們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恐懼之下,人心的無助是如此真實:城市恐慌、社會失序、商店關閉、交通停擺等現象,固然會撥動心弦,我們應如何自處?何謂前路?何以安心?
如何實踐修身、齊家?明末清初《朱子治家格言》或許可以是一本現代家庭值得參考的中國文化勸善文家訓入門。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或《朱柏廬治家格言》,為清代學者朱用純所作,全文僅500多字,以格言警句的形式濃縮中國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家庭教育精華,問世後的數百年間,由於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成為中國童蒙養正的必讀經典。
有空開卷而讀,或有讀者認為部分內容不合時宜,可是現今都市人從外追求物質富裕,過度物慾卻令人走向偏執,與家人及朋友關係疏離或甚交惡。《朱子治家格言》正好教導世人修身養性和智慧理家,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誠實厚道、與人為善,力戒奢靡浮華,藉以杜漸防微,消弭無名禍害。
原: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註:增長福氣、改變命運的秘方:勤儉,珍惜物資避免浪費。
原: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註:飲水思源,祭祖念恩;承傳孝道,繼往開來。推而廣之,對父母亦會尊重尊敬,他日子孫亦為人父母,同樣會受到尊重尊敬。
原: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註:用智慧去交友,虛心地與那些老成持重的人交往。
原: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註:做了好事,生怕別人不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最怕他人知道,就是惡人中的惡人。
原: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註:凡事到了臨頭再想對策,就會措手不及了,故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原: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
註:給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身教、言教、境教,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原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註:柔和的口,善良的心。
原: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註:有人來說長道短,切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是與非;因事與人相爭,要冷靜反省自己,平心靜氣地想想自己有沒有錯。
原: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註:厚道的人有厚福,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原: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註:常保謙虛之心,謹防傲慢滋長,患難相助,從身邊人做起。
原: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註:付出時毫無所求,獲得時知恩報恩。
原: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註:家庭成員和睦,縱然物質生活缺乏,也會覺得歡欣。
動以修身 靜以修心動
動靜相因 身心兩健
中國文化強調,末世情意及災難的根源是人心出了問題,人心要靠教化。道家、儒家的勸善倫理和仁愛精神,對人們思想教化包括:對行善積德的規勸、對忠孝思想的說教、提倡救濟和公益事業、保護自然環境等,為後世人們對道德規範、立身處世的準則,提出了行善的倫理標準。
讀者不反對傳統《勸善書》在現代社會仍有一定功能效用,但一味強調賞善罰惡、因果報應、得道成仙等道理,在現今一切以物質掛帥的社會,容易予人「堅離地」之感。
做好自己 快樂不外求
事實上,比災難更可怕的是人心,如何可以教化、淨化人心是首要的。這方面,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代人看來是比較貼地。
修身,是要求我們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齊家,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實際上是代表了一個社會。齊家,是叫我們在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和修身的基礎上,融入社會,進而為國家作出貢獻,使得天下大治。
無論世界如何紛亂,首先做好自己,一切從內向外出發,修身齊家!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