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發夢。夢,可以說是人類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個人體驗。在睡眠時衍生的模糊影像、聲音、感覺,甚至是思考的片段,有時是日常生活中焦慮的反映,呈現出來的或是光怪陸離的全新世界,當中甚至可能帶來對現實幫助極大的一些啟示。究竟夢的本質是什麼?
上古人類習慣將夢與未來或神聯繫在一起,例如:古埃及人在神廟中安置「夢床」入睡,以求夢中獲得神諭;中國古代民間流傳書籍《周公解夢》,就是靠人的夢來卜吉兇。
解說涉神學心理學神經科學
隨著科學發展,對夢的解說分析漸漸由神學變為科學探索,在佛洛伊德、榮格等心理學大師的推動下進入心理學研究範疇,乃至現代更加講究實驗數據支撐的神經科學研究。
對於夢的本質,現代科學界分兩大陣營,就是「認同具意義」與「不認同具意義」。
【認同夢具意義】
【不認同夢具意義】
活化整合理論(Activation-Synthesis Model)中,不認為夢有任何情感上的資訊,例如夢境不包括潛意識很想你解決的鬱結、而夢也不是幫你解決你很想解決的問題,它只是一個副產品,是大腦為解讀隨機電流的副產品。
現代科學認為夢只是副產品,並沒有任何意思,他們認為夢的來源是隨機的刺激(來自腦幹的神經信號,活化皮質區),大腦根據這些資訊,並且和過去的經驗、關心的事務、個人人格等連結成為夢境。
簡言之,睡眠是在修復大腦,夢境只是反映這個修復的工作反應。
實現夢想 展翅人生
關於夢的本質是否有答案,或許永遠無法達成讓所有科學家接受的共識。同樣地,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夢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當然夢想不能單純的幻想,你要付出行動,付出努力才能有機會「圓夢」(a dream come true)。
正如經典歌曲《天才白痴夢》有云:「人皆尋夢,夢裏不分西東……天造之材,皆有其用,振翅高飛,無須在夢中。」
在如夢的變幻人生中,如何把幻想變為夢想及努力圓夢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為了實踐你的夢想,人會不自覺蛻變進步,變得更美好彷彿會飛,這就已經是最大的收獲了。
夢中啓示 解決科學難題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現,傳聞都在夢境中達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科學家在夢中仍放不下解釋科學難題,不足為奇。
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聲稱,夢到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才啟發出六個碳分子環型連結的苯環(benzene ring)。
1869年2月,俄羅斯化學家BM凱德洛夫(B.M.Kedrov)在其〈關於科學創造力的問題〉(Onthe Question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一文中表示,元素週期表的排列形式原來與夢有關。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