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家庭倫常問題日趨嚴重,有網友稱,傳統的孝道思想是否有點過時?
「孝順」是否等於「孝」,西方文化是否沒有「孝」的概念?
孔子解釋何謂「孝」
說到「孝」、「孝順」,孔子及一眾先秦的聖哲只說「孝」,不說「孝順」。「孝」與「順」兩字連用,是漢代以後的事情。《論語》中記錄了孔子從各個方面回答什麼是孝的問題。
【無違之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
1. 事奉父母,如果他們有不對之處,要委婉地勸說;
2. 自己意見表達了,父母不願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敬,並不違抗;
3. 替父母操勞而不怨恨。
孝,是遵禮,不只是聽話。
【盡孝不怨】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1. 和顏悅色很難;
2. 父母有事辦,為其代勞;有酒有肉,首先讓長輩品嘗。做到這些,就已是孝嗎?
孝,首先是態度。什麼態度?恭敬而愉快。
【盡孝以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1. 孔子說,對年邁的父母僅「有養」而「不敬」,那就和「犬馬之養」沒有區別。
2. 「敬」字,強調發自內心、和顏悅色地去贍養父母。
發自尊敬心,才可說是盡「孝」
【小寶典】
聖賢不主張愚孝
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孝經》,這是曾子問孝,孔子作答。其中《孝經.諫諍》有這麼一段:
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指,親如父子,發現老父犯錯,作兒子的當然得想方設法糾正,這才是孝,這才合義!
【思考點】
西方人有沒有「孝」?
答案是既有「孝」又沒有「孝」。請看下表:
沒有「孝」
在西方語言中都沒有對應「孝」的詞彙。西方哲學家沒有專門講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有孝」
《摩西十誡》第五條,它清楚寫著:“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Honor的意思是「尊敬」,所以,西方人的觀念有對父母的「孝」,但不用「孝」來形容,而是用「尊敬」這個詞。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