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西方人的父親節,城中媒體不斷宣傳美食活動、購物逛街或是打卡熱點。實情是,無論是父親節或母親節,子女看似與父、母親吃喝玩樂,但慶祝過後,餘下的364日卻與父母親的關係如同陌路人。
父親節來臨,讓大家一同從生活中尋找現代孝道,不偏頗儒家文化的傳統思想,也不應站在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的視角審視孝道,而走的是社會現實和正向生活的路徑。
和諧社會由家出發
現代科技與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但人心並未因為豐厚物質而獲得滿足與提升,反而愈來愈貧乏、空虛,甚至感到不安、恐懼。尤其社會結構變遷、人際關係疏離、道德淪喪、價值觀偏差等,令人活在不安當中,近期社會發生多宗倫常慘劇及持刀襲擊事件,使香港瀰漫負面情緒,直接導致香港社會病了。
治本之策在於還原人類互相關愛的本質,只有和諧社會才是人心安定的基礎,如何取得和諧,一切由家出發!
家,對於個人的影響,簡單說就是家庭影響到每個人人格的成長,人格的成長影響到人的人際關係,也是現在一般人常談到的EQ。它最終影響到人際關係、事業、身心健康等。
孝的本質就是愛
「愛」是「孝」的本質。從父母對子女的一面,說是「慈」,從子女的一方出發,那就是「孝」。
孝道是否過時,在乎是否有愛的元素注入。愛,是身心靈成長的動力,有愛的孝道及溝通關懷,健康家庭生活由此而來。子女有仁愛的父母,長大後也懂得寬容待人,推己及人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
子女角度
對父母的「愛」讓我們由衷尊重父母、關照父母,因為必須付出,因此樂於成為一個更有能力付出的好人。
父母角度
父母務必瞭解子女真正的需要,提供物質生活不是重點,子女的真正需要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勵。
【思考點】
孝道的傳承與創新
時代是變化了,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孝」。我們對孝道文化的理解既要傳承又要創新,不變的是我們的孝心,變的是盡孝的方式而已。
1. 建立在親情間的 互動瞭解及感情基礎
父母以疼愛子女為出發點,子女對父母產生敬愛,孝由此自然而生,形成父母慈、子女孝的孝親、親子的生活。
2.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父母善誘子女尊親敬親,做好自己以身作則,是首要條件。只有做好以身作則,才有資格能力對下一代的子女「言傳身教」,子女才容易聽從父母的教育與安排。
3. 「孝始於事親」,乃中國文化核心思想之一
子女應利用工餘探望和陪伴父母。如子女收入不濟,心有餘而力不逮之下,要主動找政府及社會機構,以尋求適合措施給予支援。這種採取替代方法能達到給父母物質和精神的贍養,在當今社會來講也可稱孝道。
4. 父母慈子女孝是互動的,相互善待、彼此體諒、包容
注重公平原則,父母子女分別課以不同的道德義務和權利;不僅從物質生活上關心老年人的需要,還應從精神生活上給予慰藉關愛。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