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歲末將盡,不少人總結說這一年過得不容易。今年充滿戰爭、天災人禍、社會結構性變遷帶來的經濟不景等,令人感覺焦慮不安,2024年看似也是悲觀的一年。
避免太多「有所求」的祈求
無論東西方流行文化,人們習慣「有所求」的祈求,渴望具體的結果,像是財富增長、身體健康、病患好轉、問題解決、婚姻美滿等,許多人將這樣的禱告視為生活中有意義的部分。
在「有所求」的想法下,人的心情無可避免會忐忑不安,加上外在世界充滿不穩、戰亂、經濟下滑、對傳統宗教信仰及哲學的疏離等,人難免愈來愈憂慮未來。但當世間事物發展不似預期,甚或遭遇挫敗,人對於未來前景就會感到不知所措,嚴重一點甚至於有抑鬱悲觀情緒。
人的情緒其實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人的情緒感覺起落,絕大部分取決於面對世間逆境的態度。
正念思維三可兩還有
當失敗挫折來臨時,可嘗試以下正念思維步驟「3可」及「2還有」:
1. 接納無常的平靜,可輕鬆面對挫折
2. 有耐性與傷痛共處,接受自己不足
事情「可惡」「可是」已經發生了,我還「可以」怎麼做?怎麼想內心會更舒服放寬一點?
3. 事後發生的轉念
當努力後仍失敗了,告訴自己這段路沒有白走。
當遭遇了重大挫敗,想想還有哪條路可以往前。
4. 回看無常背後的恩典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善用「我學到了」、「我很感謝」兩種意念去安頓身心,從中我獲取了那些寶貴經驗,帶著感謝的心境去面對那些不完美的日常生活。
面對未來 信仰哲學是支柱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宗教信仰。信仰,使人在生活裡不會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感到沒有辦法,如此自能美化生活。
因此,在今天的崩潰的年代,宗教信仰、東西方哲學仍然是不可或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提升身心靈健康。
世界唯一的不變 就是變
筆者指出,無論你相信何種正信宗教信仰,都應該好好珍惜、培養,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艱困的時刻。信仰將成為你最大的助力。
那麼,如何應對「無常」的2024年?有信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大家」點樣講?
天主教
信徒要接受的一個事實,便是信主後的生命未必一帆風順,信徒仍可遇上突如其來的災難。
唯心主義
認為現實世界,只是人類所能感知到的世界而已。心靈能壓倒、主宰和改變一切物質,而物質卻不一定能影響心靈。
佛家
人誤會了這個世界,看不清實相,以為世界中的事物是真實的、有自性的、是必然如此的,所以會執著於這些事物的存在及目前的樣子。當事物變化起來,不再如此的時候,人自然接受不了,苦也就產生。
莊子
(《莊子‧齊物論》)的哲理,道出只要順隨自然,活在當下,自能逍自適,無往而不自得。
《易經》
《易經》六十四卦,構成一個流動不居、互動不定的系統。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