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瘟疫、天災頻繁、持續戰爭等,加上網媒瘋傳2025年日本會有大災難的預言說得繪影繪聲,令不少人好奇卻惶恐不安……
星體運行影響人類
事實上,地球每時每刻都受到外圍星體對它產生的吸引力、作用力的影響。舉個例子,木星、日食、月食及彗星等星體運行,會影響地球磁場、氣溫,甚至引發地震、旱澇等災害,同時也對人類的生理、心理、思維情緒等產生多重影響,間接衍生社會動盪與變遷。
以上種種現象和規律,無不印證宇宙星體和地球、人類的感應聯繫,恰恰也與中國傳統風水學探求「天、地、人」和諧對應的理念相通合。
至於年年都聽到的「避太歲」(見另稿),就是古人勸人當年不要冒進,自我收斂反省,其實是有天文學根據的善意指引。
外遊避免到東北方
說到乙已流年,天災頻繁持續,二黑入中宮,大家要小心傳染疾病,做好個人衛生,尤幸流年火運當令,大規模爆發傳播機會偏低。五黃飛臨東北位,如要外遊避免去韓國、日本。純以占星推斷,如果真的要外遊日本,最好在新曆5月前回港。
另外,在日食、月食前後兩星期及農曆寅、已、申、亥四驛馬月份,最好留在香港。2025年減少外遊較好,大型交通意外也較多,除非欲公幹或特殊原因,否則去少一年旅行較穩妥。
改造心念日日好日
大自然天體運行周期,對地球及人的影響看起來非常實在,一般人在面對人生變動時,會出現有「拒絕接受」、「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悲傷」。
信而不迷才是中道,趨吉避凶不是無中生有,關鍵是如何詮釋有關結果好壞、吉凶,能否掌握外在變化,適應變化進而順勢而行,做到命由心轉,改變個人心態、與人溝通模式、留意身體健康狀況等,最終或多或少可以在好運時去到頂點;在運差的時段去到最高的低位。
【乙已流年太歲 對各生肖影響】
【2025年 日食、月食】
月全食 14/3
日偏食 29/3
月全食 (中國及香港、東南亞等國可以看到)7/9
日偏食 22/9
【做好心理準備好處】
在運差的時段出現前,已明白之後如何去處理壓力
較少恐懼、焦慮和絕望情況發生
能更冷靜和自信地應付危機
外在環境變化全都是因緣所生,大部分人很難改變。重點是在嘗試改變外在因素時,同樣要改造大家的心念想法,這就是真實的離苦得樂。
佛教認為春夏秋冬,日日都是好日,關鍵在於心境。
【文化小寶典】
什麼是「太歲」?
歲星就是古代對於「木星」的稱呼,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繞着太陽公轉一周約為12年(大概11.862年),恰好與十二地支相吻合。
在天文學而言,12年減11.862年有0.138年的誤差,由於歲星(木星)由西向東運行,應用上卻很不方便。古代天文學家因而設想出一個虛假歲星叫「太歲」,與真歲星「背道而馳」,這樣便和十二宮的方向順序一致,可以用以紀年。
【何謂犯太歲?】
古人認為歲星(木星)是吉星陽星,而太歲(虛擬)則為凶星陰星,一吉一凶,一陰一陽,符合《易經》的陰陽之道。
太歲運行的軌道是與歲星相反的,當太歲運行到你所屬生肖的位置,剛好與歲星呈180度的相對,就會形成磁場對沖;太歲為凶星,落到這個生肖上表不吉;兩者相加就是「犯太歲」。
生活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