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尋常的學校早晨,陽光穿過樹葉灑落地面。來自獅子會蔣翠琼中學的幾位學生,透過鏡頭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光影,同時為可持續發展的訊息留下紀錄。他們的作品在《ESG碳中和慈善攝影比賽2025》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我最喜愛相片獎(學生組)」,觀者從中可感受年輕一代憑記錄一草一木中流露對地球的關懷。
鄭元芊拍攝校內粉紅色花朵。
得獎作品:《陽光下的綠葉》
//我覺得粉紅色好吸引,好似畀人希望咁。—鄭元芊同學//
得獎作品早前在樂福廣場展出,同學們站在屬於自己的得獎作品前,自信地向記者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鄭元芊同學的金獎得獎作品拍攝校園內一叢粉紅色花朵,在綠葉間格外鮮明。她分享道:「我覺得粉紅色好吸引,好似畀人希望咁。植物可以吸二氧化碳,幫地球清新空氣,呢個角度就好切合ESG主題。」
趙博霆同學則記錄草地一角,他說:「好多草圍住一齊,就好似守護緊個地球。原來草都可以吸碳,影完先知道佢哋嘅重要性。」
得獎作品:《粉紅色的希望》
得獎作品: 《籃球場旁的綠色守護者》
//同學們雖然簡單用手機影相,重要係你個眼光同你點樣理解世界。—陳Sir//
這些作品雖出自學生手中的手機或平板,卻顯出獨特的觀察角度與真摯的環保訊息。帶隊指導的陳Sir坦言,這次攝影比賽不單是藝術體驗,更是一場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課。「我會帶佢哋喺校園內影,教佢哋點樣轉角度睇世界,例如下面望上樹葉,就會發現唔一樣的綠色。」他續指:「同學們雖然簡單用手機影相,重要係你個眼光同你點樣理解世界。當你覺得自然美,你就會自然想保護佢。」
「影像唔只係紀錄,而係令ESG理念變得可見、可分享的行動證據,」攝影比賽主辦單位代表Daisy表示,「我哋希望透過呢個比賽,鼓勵學生與社區一齊用鏡頭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續精神,喚起社會對環保與共融的關注。」對於學生而言,今次不只是一次參賽,更是開眼界的體驗。陳Sir指出:「平時佢哋生活圈子細,可能淨喺葵青區活動。今次有機會見識唔同學校、唔同界別嘅作品,開放咗眼界。」
陳Sir說,學生藉參賽開了眼界。
比賽主辦方表示,得變作品令ESG理念變得可見。
【看歷史古蹟及雪山 喚起環保使命感】
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學生陳宇航,憑作品《酸雨破壞了我們的文化傳承》奪得學生組「永續星輝大獎」冠軍。作品拍攝於他參與西安交流團期間,定格在一處歷史古蹟,畫面莊嚴寧靜,卻配上沉重一句:「酸雨破壞了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感受到中華文化嘅深厚,同時見到有啲石雕開始風化,心裏好唔舒服。—陳宇航//
「親身去到西安,見到咁多歷史建築,好感受到中華文化嘅深厚,但同時又會見到,有啲石雕已經開始風化,心裏好唔舒服。」陳宇航接受訪問時說,「我想藉住呢張相,提醒大家,其實環境污染對文化傳承都有影響,唔止係自然生態咁簡單。」
陳宇航表示,環境污染會影響文化傳承。
//見到壯麗嘅雪山,真係覺得地球好靚,覺得人類要保護呢啲美景刻不容緩。—湯景軒//
同校中五學生湯景軒則憑作品《生命之樁,永續之根》獲頒「低碳獎」。他拍下雲南雪山腳下的一處枯木與新芽,「當時去交流團,見到壯麗嘅雪山,真係覺得地球好靚,但一諗起極端天氣、氣候變遷,就覺得人類要保護呢啲美景已經刻不容緩。」
湯景軒擔心極端天氣摧毀大自然美景。
文化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