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多年的馬灣舊村,日前起正式開始「馬灣公園第二期」工程,部分地方翻新成藝術村。有市民於工程展開前在馬灣大街村舊址,發現在歷史文獻中記載的馬灣稅廠原址的「九龍關」界碑。保育人士表示,擔心馬灣舊屋翻新工程,會對古蹟構成影響,古蹟辦其後迅速回覆指,界碑將會保留。
4月6日,有關注本港歷史的人士到訪馬灣時,與馬灣村民閒談間得知,在馬灣後街馬灣變電站附近的舊屋旁,仍有一塊刻上「九龍關」三字的界碑。
馬灣日前再被發現仍在原址的九龍關界碑。
與荔枝角一塊尺寸相若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其後到馬灣舊村考察。他表示,本港境內目前發現並保留完整的「九龍關」界碑,只有前身為深水埗關廠、位於荔枝角收押所的「九龍關」界碑,今次發現馬灣的「九龍關」界碑和荔枝角發現的界碑尺寸相若。
他認為,界碑見證着汲水門關廠歷史,所在位置對於香港開埠歷史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馬灣大街收地後丟空多年,近日政府正式批地再發展。
清末海關稅廠打擊走私
九龍關俗稱「新關」或「洋關」,設於清末1887年,是由洋人管理的中國粵海關屬下之分關,其下有多個關廠。主要職能是徵收鴉片關稅和貨物通過稅的「釐金」,以及打擊以香港為基地的鴉片走私活動。
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顧問蕭國健向《我家》解釋,由於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取得九龍半島北部的土地,中英邊界則北移至深圳河。因此原本設於邊境地區的「九龍關」在深水埗關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用途,故約於1898年後一兩年間關閉。他認同,「九龍關地界」界碑在考古和文物保護方面特顯重要。
蕭補充指,雖然於馬灣鄉事委員會舊址早就發現有「九龍關」及「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碑,說明「九龍關」的範圍,但因為該兩件文物早已被移離原來設立位置,並經鄉委會整修,大大失去其歷史價值。
鄧家宙到馬灣舊村考察該塊「九龍關」界碑。
已納入「政府文物地點」清單
古蹟辦發言人回應指,已知悉馬灣後街附近的「九龍關」石碑,並已與文物修復人員檢視石碑的保存情況,及確認石碑的文物價值。
發言人並指「九龍關」石碑與「馬灣古代稅關遺址」,以及馬灣鄉事委員會舊址附近的兩塊石碑密切相關,為清代汲水門關廠的實物見證。舊址附近兩塊石碑為光緒二十三年七月豎立,並刻有「九龍關借地七英尺」及「九龍關」字樣。
根據初步研究,馬灣後街附近的「九龍關」石碑的位置應為於原來豎立的位置,別具文物價值,並與其他文物地點具組合價值,目前已將馬灣後街附近的「九龍關」石碑納入「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地點」清單,加以保護。
「九龍關」設於1887 年,是由洋人管理的中國粵海關屬下的分關。(互聯網圖片)
發展商:稍後遞交保育方案
發言人續指,馬灣後街附近的石碑位於馬灣公園第二期發展範圍內,地政處就政府與新鴻基附屬公司馬灣公園有限公司簽立的批地文件中,已加入保育馬灣後街附近的「九龍關」石碑,加以保育。
新鴻基地產發言人則表示,馬灣公園第二期的發展計劃重視保育和活化馬灣舊村風貌,與政府的協議中亦列明會保育「九龍關」紀念碑和碑石,稍後會向政府遞交保育方案。
馬灣公園第二期獲批地料三年後落成
政府上月底宣佈正式批地宣佈建造「馬灣公園第二期」,集中保育活化馬灣舊村,計劃將舊村屋翻新成「藝術村」作藝術工作室、工作坊、零售及餐飲用途。項目預計於2024年前落成。
馬灣公園第二期預計2024 年落成。(概念圖)
翻新成藝術村並供零售餐飲
馬灣公園第二期將以「集中保育、修復和翻新馬灣舊村,以活化再用」,預計三年內建成,政府期望項目有助促進本地及非本地旅遊業。其中馬灣的舊村屋將翻新成藝術村,提供藝術工作室、工作坊、零售及餐飲空間。島上的歷史遺跡,包括天后廟、九龍關紀念碑和碑石及「梅蔚」石刻均會保育。
早於1997年,英殖政府與新鴻基地產簽署項目協議,訂明馬灣島興建住宅珀麗灣及馬灣公園等。其中,馬灣公園屬政府和新地以合作伙伴形式共同發展的社區計劃,項目不得賺取商業利潤,並以自負盈虧和商業可持續原則營運。
第一期設施挪亞方舟及大自然公園先後於2008到2012年落成。
蕭國健認為界碑在考古和文物保護方面特顯重要。
島上另一個「九龍關」界碑,早年曾被移離原址及重修。
【古揚邦:再次反映部門被動塞責】
馬灣公園發展早於1997年已展開,至今逾24年才開始第二期發展。民建聯荃灣支部主席古揚邦表示,多年來社會對公園需求已改善,認為究竟是繼續依據當年的草擬,還是要適時改變公園規劃,需要尋求更多公眾意見。
古揚邦認為,當年馬灣發展藍圖十分理想化,既曾有智慧島、香港峇里島的宏圖,但當發展商建樓後,公園發展便一拖再拖,原本要五年建成第一期最終亦延遲兩年到2008年才落成。他擔心,發展商只滿足當日跟政府協議,而隨意興建第二期公園便算,擔心公園協議隨社會改變已過時,就算建成後亦難吸引市民到訪,因此他希望當局應多加監管。
促未來加強主動調查
另外對於「九龍關」再被關注,他直言馬灣居民早已知道石碑存在。古認為,古蹟辦今次反映迅速同意保育,只是避免重蹈主教山配水庫事件覆轍。惟他批評,兩次事件都是因為有社會人士介入關注,古蹟辦才被動跟進,實難以令公眾滿意。他希望部門能汲取教訓,未來加強主動調查古蹟角色,避免予人只為「補鑊」。
原本在內伶仃島的「九龍新關地界」碑,現存深圳市博物館內。
我家焦點
民生
文化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