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樂安排前海水化淡廠用地,早於1994年解除特別用途限制,並劃作綜合發展區。惟時至今日,該幅逾91萬平方米、比整個香港公園更大的臨海住宅地面積,仍未用作供應房屋,白白閒置26年。有議員批評該地閒置多年實屬「離譜」,令人質疑政府稱積極增加房屋供應得把聲,無視當區以至全港市民的置業需求。
屯門樂安排綜合發展區用地閒置達26 年。
就綜合發展區三年或以上的土地,城規會每兩年會作出檢討。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政府建議重新檢討閒置屯門樂安排的用地。該九公頃範圍前身為海水化淡廠用地,位於小欖沿海土地,鄰近黃金海岸,旁邊現已興建浪濤灣等住宅。
曾建全球最大海水化淡廠
雖然據規劃署形容,該幅閒置的綜合發展區用地面積大且是「熟地」,可隨時用作供應發展住宅,卻未知原因一直未拍賣用地予發展商發展。根據早年市場推算,該地地積比率約1.3倍,可建總樓面面積達119萬平方呎。由於規模龐大,當時市場亦不排除會分階段發展,又或拆細為多幅小型用地作住宅用途。
事實上,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曾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水化淡廠,於1975年由當時港督麥理浩揭幕運作,當時正值本港經常制水的時期,每日可生產18萬立方米的淡水,但由於當時將海水化淡的成本昂貴,廠房最終於1982年停用,並於1994年由「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海水化淡廠」地帶,改劃為「綜合發展區」地帶,等待未來發展成房屋用途。
閒置的綜合發展區旁,已興建浪濤灣等住宅。
近年為臨時跳蚤市場或拍戲用
惟直至現在該用地仍未見發展成住宅,多年來白白浪費,成為閒置年期最長的地皮。當中只有部分用地於2000年起,以短期租約批租予私人公司作臨時性質的跳蚤市場,另外舊海水化淡廠廠房亦變作片場,有不少港產片在內取景。
除了樂安排前海水化淡廠用地,元朗牛潭尾同樣有兩幅劃作綜合發展區的土地,面積分別19.7及9.6公頃,土地屬多個業權持有,過去曾有發展商提出發展用作商住項目及低密度洋房,但最終撤銷申請,因而令兩地同樣閒置達26年。
樂安排前身為海水化淡廠,後改作片場。
該處部分用地, 自2000 年發展或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開放。
謝偉銓:閒置土地多年「離譜」
惟建築、測量及規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批評,政府已閒置屯門樂安排海水化淡廠用地多年實屬「離譜」,令人質疑政府是否不想發展,白白拖慢房屋供應。
謝偉銓向《我家》解釋,政府設立綜合發展區原意是好,實際執行卻極困難,包括不少綜合發展區業權分散,業主不易集齊業權,且業主之間或因利益、風險攤分、設計等未達共識而擱置發展;即使有共識,亦因審批流程繁複,或發展商因社會變化重新修改圖則等因素,導致項目拖延。
因此,他建議政府在目前土地短缺下,全盤檢視綜合發展區政策,包括減少綜合發展區範圍,並容許業主分階段發展及加快審批,以盡快供應住宅。
謝偉銓(中)批評用地閒置多年實屬「離譜」。
本港海水化淡停近40年
本港自1982年至今停止海水化淡近40年,隨將軍澳第137區東南面,現時正興建全新的海水化淡廠,預料2023年本港可重新化淡海水作為食水使用,第一階段每日食水產量可達13.5萬立方米。
用能源把海水鹽份雜質隔離
據水務署文件指出,該署不選擇樂安排重置新的海水化淡廠,除了因為該地已劃為其他綜合發展區用途外,亦因為如在樂安排用地興建,海水化淡廠將難以與現有供水系統連接,同時該地點水質,在採用逆滲透技術化淡海水效果亦較不理想。
海水化淡是一種水處理技術,其原理是利用能源把存在於海水中的鹽份及雜質隔離,從而將海水轉化為可飲用的淡水。而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將採用逆滲透技術,該技術在早前的先導研究中,已證實可生產符合《香港食水標準》的食水。
政府亦已於第137區預留空間,以便日後可將最終產水量,擴展為每日27萬立方米的海水化淡設施,即最多提供全港每日總供水量的一成。
將軍澳第137 區東南面,正興建全新的海水化淡廠。(效果圖)
2023 年,本港料可重新化淡海水為食水用。(效果圖)
【綜合發展區可增住屋供應】
政府自1976年起推行綜合發展區政策,將土地劃作綜合發展區,原意是希望鼓勵發展商合併土地,以便有足夠面積進行綜合發展,並同時提供社區設施和休憩用地,令土地更適當使用。
今年城規會最新完成的檢討,涉及共117幅綜合發展區土地,當中59幅位於新界的土地共計面積約443公頃。另有58幅則位處市區,面積約142公頃,當中有超過30幅綜合發展區仍未發展,涉及面積至少有210公頃。
城規會回覆《我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批給綜合發展區的展開發展期限為四年,申請人可申請延長,但累積的總延長期,不得超過核准發展計劃原來的展開發展期限,若申請人未能在訂定期限內展開發展,有關規劃許可便告失效。
規劃署形容該綜合發展區為「熟地」。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