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幻莫測,天文台不時預告有狂風驟雨,惟仍有遊人無視風險上山。月中「紅雨」警告期間,一名中年女子到八仙嶺行山,期間於新娘潭橫涌石澗失蹤,最終疑因山洪暴發被水沖走後死亡。事後有人未吸取教訓,罔顧連日暴雨,僅穿涼鞋走到瀑布前,並做出危險動作拍片打卡炫耀。地區人士直言,遊人低估當中風險,意外恐隨之增多。
不幸事件發生於本月8日,天文台當日早上10時45分,由「黃雨」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長達五個半小時,當日大埔
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另外亦一度發出雷暴警告。
網紅趁下雨到龍珠瀑布打卡放上網。 (互聯網)
當時龍珠瀑布比平日更多流水、更湍急。
該女子穿涼鞋行經濕滑岩石到達影相位。
橫涌石澗游水
行山婦被沖走喪命
雖然涉事行山隊當中三人,因為礙於天氣惡劣取消行程,然而其中一名中年女子與男友人,決定堅持前往大埔新娘潭一帶行山,惟當紅雨期間二人走到橫涌石澗的龍珠瀑布時,一度換上泳衣游泳。惟由於連日不時下雨,現場水流早已變得急湍,女子游泳期間更疑突有山洪暴發,隨即被洪水沖走失蹤。
同行男友人隨即於中午12時39分報案,救援人員隨即趕到現場搜索。惟直至翌日才於現場附近發現一具遺體,經調查後證實死者為該女子,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女子紅雨下在橫涌石澗被沖走,其後證實死亡。 (電視畫面)
救援人員經兩日搜索發現女子遺體。(電視畫面)
「網紅」凌空腳跟
站於濕滑石頭
雖然較早前才發生不幸事件,但事後仍有人專程趁雨大前往事發石澗的龍珠瀑布打卡。一名經常在山澗拍片打卡的留港外籍女子,在事發後兩日在其社交頻道張貼影片,當時女子站在瀑布前方的一塊岩石上,面對着當時下雨期間水量急增的瀑布擺拍。她更揚言:「我迷戀在雨天追逐瀑布,當我站在瀑布前試圖保持平衡時,我就感覺到這個新娘潭的雄偉。」
而在另一段影片,她更站到更近龍珠瀑布的石頭上,並凌空腳跟,只以腳尖撐住身體打卡,似乎未有吸收到奪命意外的教訓。
橫涌石澗位於八仙嶺以北,是本港九大石澗之一。攀石及山藝教練梁念豪表示,相對來說該處是較低難度的溯澗地點,但若下雨後石澗水量增多,流水將變得十分湍急危險,且苔蘚滿石,山洪暴發亦往往在數十秒內湧至,因此就算下雨後轉晴,山洪也有可能在上游儲水多日而延後出現,因此當龍珠瀑布水流急湍,就要切忌下水。
他強調,山澗潛在危險並非表面所見般簡單,呼籲無論有否經驗的行山者,都要量力而為。
平日不少人在龍珠瀑布下的跌水潭游泳。
梁念豪指下雨後石澗水量增多,變得十分湍急。
胡綽謙促
豎立更多警告橫額
民建聯大埔支部主席胡綽謙向《我家》表示,對於新娘潭橫涌石澗發生奪命意外感到惋惜。他直言,過往橫涌石澗及龍珠瀑布曾多次發生意外。然而,由於疫情下行山溯澗的人大增,再有社交媒體傳播及渲染,令遊人低估風險,意外亦隨之增多。
胡綽謙續指,雖然現場一帶已設有「不准游泳」及「山洪暴發」的危險警告牌,但並不顯眼,難以吸引遊人注意,因此他提議在意外黑點豎立更多警告橫額,警剔遊人避免犯險。
胡認為,雖然外國或會對意外黑點採取強硬的封閉措施,強制禁止遊人進入,也避免發生意外時要拯救人員置身險境,但他認為技術上並不可行,亦難以派人駐守,因此他認為政府要多管齊下做好宣傳及教育工作。
胡綽謙提議意外黑點豎立更多警告橫額。
新娘潭一名由來
據傳涉奪命意外
新娘潭為何以新娘命名,由來眾說紛紜。有就是因為高15米的龍珠瀑布,流水自古向下流,形成闊度約10米跌水潭。而潭水流動時白練飄散,形似婚紗,因此以新娘潭命名。
而另有說法是,清朝時有不少客家人散居大埔一帶,有一日,居於大美督、在禮部鄉試考取首名的會元到鹿頸迎親娶妻,惟迎親轎隊經過潭邊時突然天色突變,刮起暴風雨,大紅花轎被強風吹落潭中。身披綵服的轎中新娘因而不幸離世,因此會元自此便將其取名新娘潭,以紀念妻子。
橫涌石澗涉多宗事故
除了新娘潭的名字由來傳說與意外有關,該處一帶屢涉行山意外。去年8月26日,五男一女行山隊,到大埔新娘潭橫涌石澗遠足時,其中一名中年男子不慎失足從高處跌落石澗受傷,要由直升機將受傷男子吊起,並送往東區醫院救治。
而在2011年7月,一名持有多種戶外活動專業證書的28歲男子在橫涌石澗擬登山,走到龍珠瀑布時涉意外跣腳飛墮11米下潭底遇溺,由直升機急送港島東區醫院已證實死亡。
新娘潭一帶山路四通八達,是行山溯澗熱點。
今年第二次紅雨
西貢冧山泥長洲水龍捲
本月8日是今年本港第二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當日除大埔及大嶼山超過70毫米雨量,其他多處地區也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當日中午12時許,同屬大埔行政分區管理的西貢北潭凹在持續暴雨下出現山泥傾瀉,一幅混凝土擋土牆被雨水沖毁,大量泥石夾雜樹木沖落北潭路,擋住來回行車線,幸當時未有人車經過,無人受傷。
而北潭路近北潭凹一帶,連日來要進行清理及緊急加固,交通受嚴重影響,來回方向行車線全線封閉多日,受影響巴士路線九巴94號線須改道行駛。運輸署一度安排早晚繁忙時間各兩班的緊急渡輪服務,由馬料水碼頭至黃石碼頭,協助受影響居民出行,直至北潭路重開。
另外,在同日上午10時半,天文台接獲一宗長洲附近位置出現水龍捲的報告,是今年首個出現的水龍捲,對上一次出現的水龍捲是去年5月。
西貢北潭凹早前在紅雨下出現山泥傾瀉。
本月8 日,長洲附近位置出現水龍捲。 (天文台圖片)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