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家》率先跟進因葵青區水管老化,並接連發生爆裂事件後,一度獲有關方面表示關注,惟葵涌石蔭路近月發生的幾個場面,揭示管道已幾近千瘡百孔矣。近北葵涌巴士總站的同一位置,連續三個月來,先後三次爆食水或鹹水管。一月至少一爆,附近居民直言:「爆到慣晒唔意外」。
本月中,童子街出現黃泥水瀑布。
6月5鹹水湧出路面
7月10水浸搶修六天
近月該處首次爆水管的事故,發生於今年6月5日清晨5時許,葵涌石蔭路近童子街,地底爆鹹水管,當時雖然有鹹水一直湧出路面,但因破壞的路面不多,因此影響較為輕微,但事後仍要封閉數日維修水管。
然而,在上月10日早上,同一位置的地底再爆食水管,由於涉及當該處多條喉管分支,當日大量食水夾雜沙泥在一間凍肉店外,衝破路面不斷湧出路面,導致附近嚴重水浸人車要涉水而行。
爆水管期間,路陷除導致一支街燈倒塌外,一間果菜檔的女檔主,更失足跌入路面水坑,幸無受傷。
由於爆水管範圍太大,除五條線巴士一度要臨時改道外,附近五條街道樓宇及兩條屋邨亦要暫停食水供應,住戶及食肆大受影響,有酒樓更被迫要停業。水務署當日立即派員更換石蔭路近北葵涌街市對出的食水喉管,經六日六夜搶修,最終該段食水管及水閘掣搶修完成。
水務署工人連日趕工維修水管。
水務署派水車到石蔭路,為居民及商戶供應食水。
本月中10吋管再爆裂
護土牆噴泥到巴士站
不過,到了本月15日,葵青區議員郭芙蓉及民建聯葵青社區主任李世隆收到街坊通知,於是趕赴現場視察。現場所見,童子街一條10吋鹹水管於當日再次爆裂,鹹水經多條水柱夾雜沙石,從巴士總站旁、房屋署負責保養的一幅擋土牆不斷湧出,黃泥水更噴向巴士站的馬路,停在該處的小巴亦被波及,水務署人員要再次掘開地底作緊急維修。
「到咗暑假都預咗會爆,最嚴重仲一星期爆三次!」李世隆向《我家》表示,事實上現場一帶位置的底水管,過去已先後多次爆裂。除了近月的事故,去年6月亦先後爆食水及鹹水管,損壞頻繁相信與水管設施老化有關。
郭芙蓉(右二)及李世隆(右一)向水務署了解爆水管情況。
李世隆指出老化問題
促水署增後備食水喉
李世隆續指,該區最老水管已應用40逾年。在上月爆食水管後,署方怕舊水管潛在再爆的危機,已安排更換新水管,因此才需要多花時間更換,豈料今個月再爆食水管。雖然署方已按時間表作出更換,但由於夏天水管因高溫膨脹,再加上東北葵涌的供水管道位於半山上,新舊水管的交替下承受力差,易導致水管出現爆裂。
因此,他與民建聯葵涌團隊,早年已成功爭取於大白田街增設後備鹹水喉於地面,就算區內鹹水喉爆裂,也有後備喉管將停水範圍減至最少。李世隆希望,未來水務署也可以增設後備食水喉,避免爆食水管導致區內經常大範圍水浸。長遠以言,當區內有新街道落成後,可以重置供水網,長遠減少對童子街一帶老化喉管的依賴。
李世隆(左)促請署方加設後備食水喉。
審計報告揭發
爆喉6年半未修好
今年4月《審計報告》公佈審視水務署的沖廁水供應情況的結果,揭發部分鹹水管爆裂熱點的改善工程,竟歷時長達6年半仍未完成。
根據報告,在水務署44個須進行改善工程的鹹水管爆裂熱點當中,截至去年4月,有14個工程仍在進行,其中13項工程在上一次爆喉後兩年以上至6年半仍未完工,平均約4年半。
鹹水管滲漏宗數兩年增10%
另外,處理鹹水管滲漏工作,亦有可改善地方。《審計報告》稱,鹹水管滲漏宗數由2018年的1,827宗增加10%至2020年的2,006宗。在2018年1月至去年3月期間,有6,193宗鹹水管滲漏個案,當中1,991宗(32%)在接獲鹹水管滲漏報告後,需時兩小時以上至49天才可關閉水掣;另外逾6,000宗個案當中,有217宗因鹹水管滲漏引致的停水時間,長達24小時以上至7天不等,平均停水39小時。
水務署當時向審計署解釋,由於有其他緊急個案需予優先處理,結果截斷海水供應需時頗長;另外也要考慮關水掣時,須盡量減少對客戶造成滋擾,以及或受運作需要或工地限制等因素所影響。
議員相約司長
落區探劏房戶
葵青除水管老化問題外,亦有不少基層劏房戶有居住問題。民建聯繼早前約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就「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提交意見後,立法會議員陳勇、郭玲麗、陳恒鑌,本月8日邀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落區」探訪劏房戶家庭。
陳勇、陳恒鑌等人與陳國基(中)於葵涌探訪劏房居民。
望當局「解貧計劃」帶來曙光
各人當日探訪住在葵涌石蔭路的一戶劏房居民,與他們一家三口輕鬆交流,陳國基稱政府正籌劃師友計劃,希望為中一至中三的基層小朋友擴大生活圈子,開闊發展視野,為他們提供更多訓練機會。其後各人又到荃灣舊區拜訪居民,了解居民的需要。
民建聯教育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認為,「英雄莫問出處」,每位孩子都有無盡潛能和可能性,應該對他們悉心栽培,給予合適平台發揮所長,希望「解決跨代貧窮計劃」能為貧窮家庭帶來曙光。
郭玲麗希望「解決跨代貧窮計劃」為劏房戶帶來曙光。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