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北區)太和上車移幾步 安裝幕門第一步

 2022-10-20
(大埔北區)太和上車移幾步 安裝幕門第一步

自今年5月東鐵綫過海段通車,東鐵全綫已改用新訊號系統及九卡車廂行駛,月台加固工程亦完工。港鐵除早前宣布將在大埔墟及馬場站,先試裝月台幕門外,上月中亦宣布,大和站在內的25個月台停車位置將有所改動,向南移位一至兩卡分散人潮,並為安裝幕門做好準備。地區人士表示,關注日後沿線幕門工程帶來的噪音問題。



太和站乘客集中在車頭上車。


調整前後標示 候車「先藍後灰」

因應東鐵綫啟動安裝自動月台閘門的工序,2023年首季將落實新停車位置,羅湖或落馬洲至旺角東的沿途各站,共25個月台的停車位會向南移動一至兩卡,當中太和、粉嶺、上水、落馬洲及羅湖全部月台均會作出位置調整。


港鐵總經理「項目策劃及發展(車務)」丁嘉俊指,停車位置調整前後將會分別加設藍色和灰色標示作識別,屆時乘客可緊記「先藍後灰」,即明年首季調整前可在藍色位置候車,之後可到灰色位置。


他解釋,調整後月台與列車之間的空隙將可減少,同時方便日後進行加裝幕門工程。另外,新的停車位置亦可配合月台佈局,避免人潮「頭重尾輕」。



工作人員貼上新月台位置。



港鐵表示,有關月台會向南移動一至兩卡。 (港鐵圖片)



東鐵綫25 個月台的停車位置會作移動。


大埔墟馬場站不用調整停車位

以太和站往金鐘方向的2號月台為例,該站現時只有一組扶手電梯,由於靠近車頭位置,不少乘客集中在車頭上車,當停車位向南移後,扶手梯與各車卡距離會更平均,月台的擠逼情況有望得到紓緩;而大埔墟站及馬場站則因月台本身相對筆直,不用調整停車位,港鐵明年中會先在該兩個車站加裝幕門。


民建聯大埔支部副主席葉俊傑上月30日,聯同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到大埔墟站,了解該站幕門工程的安裝安排。他向《我家》表示,多年來一直要求港鐵盡快安裝月台閘門,保障乘客安全及避免行車延誤,喜見近月安裝工程終見曙光。



港鐵將會率先在大埔墟站安裝幕門。


葉俊傑促請加設施疏導人潮

葉俊傑表示,不少住在大埔墟站附近的居民向他反映,擔心因幕門工程要在收車後的零晨時份才進行,期間會發出噪音,因此當日向港鐵表達關注,獲對方承諾會採取措施盡量控制工程噪音,並會以「建一道門,用一道門」原則,讓新裝幕門陸續投入服務。他促請港鐵減低對居民及乘客影響之餘,亦要確保如期落成幕門,不能再拖。


另外對於太和站調節月台的安排,他認為太和站的擠逼情況愈趨嚴重,主要是因為太和站月台只有一組扶手電梯及樓梯到大堂,以至現時乘客多數集中於較近的第一至三卡候車,造成擁擠,因此他相信調整位置後情況得以紓緩。他強調,列車擠逼並非太和站設施或其他單一原因引致,因此在調整月台後要再分析數據優化客流量,他相信港鐵有誠意做好優化。



葉俊傑(右一)與陳克勤(右二)到大埔墟站,了解工程進度。



港鐵指大埔墟站月台上車位置不變。


團體倡北環綫南延 穿越大帽山入九龍

東鐵綫轉作九卡車後,每班車載客量減少一直為居民詬病,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建議,本港應興建第三條南北鐵路作分流,以減輕東鐵綫及屯馬綫的飽和壓力。香港新方向提出將北環綫南延至錦上路站再經隧道穿越大帽山,在城門谷或東北葵一帶設站,將鐵路帶入九龍區。之後,可進一步延伸至九龍塘站作總站及轉乘站,與東鐵綫和觀塘綫換乘。


張欣宇解釋,這樣的走綫具有不少優勢。首先,北環綫南延後能夠直接緩解屯馬綫運力危機,同時做到分流東鐵,把乘客轉到新綫。未來古洞、新田一帶,抵達九龍塘站的車程大約為25分鐘。對比經東鐵往九龍約31分鐘車程,實在更具吸引力。


其次,北環綫南延在城門谷或東北葵一帶設站,同時也能夠解決困擾當區居民多年的交通問題。由東北葵出發,無論南下約10分鐘內便可直達九龍塘,或北上約20分鐘車程到達口岸,因此對當區居民來說都是喜訊。



張欣宇(左二)倡建第三條南北鐵路分流東鐵綫。


【「烏蠅頭」變避雨亭 林村河添打卡點】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俗稱「烏蠅頭」的英國製12卡中期翻新列車,已全部退役,為讓市民重拾舊日列車風采,港鐵將「烏蠅頭」拆下來的車門、車窗及乘客座椅轉贈予大埔民政事務處,於林村河設立模擬車卡的主題避雨亭,並命名為「林村河站」。


本月中就該避雨亭啟用,立法會議員及地區人士獲邀舉行剪綵儀式。大埔民政事務處表示,希望該處可成為「大埔最新文青打卡人氣地點」。港鐵發言人指會積極研究處理退役列車的方法,讓服務香港多年、見證城市發展及承載集體回憶的退役列車賦予「第二生命」,包括循環再用個別組件及捐贈部件予社區伙伴。


除了「林村河站」,發展局今年中亦建議,在日後於灣仔海濱長廊第四期工程中,擺放兩卡「烏蠅頭」列車車廂作保育及活化,日後車廂亦會用作舉辦不同活動、工作坊,一旦計劃落實,預計2023年底至2024年初竣工。


多名地區人士出席避雨亭的落成典禮。



大埔「林村河站」避雨亭本月落成啟用。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相關文章


半年奪八命 踩單車不安心地區焦點

半年奪八命 踩單車不安心

單車安全,不容輕視!有「牛下女車神」之稱的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日前在其個人社交網站發文,嚴正...

濕!濕!濕!總有衫海喺左近地區焦點

濕!濕!濕!總有衫海喺左近

潮濕,是香港的特色之一。每當冬去春來,又濕又熱且焗的天氣固然難受,但對於家家戶戶來講,最苦不堪...

違例泊車失控  如同計時炸彈地區焦點

違例泊車失控 如同計時炸彈

近年多區違例泊車問題日趨嚴重甚至失控,頓然成為社區計時炸彈!一個月前,沙田牛皮沙街發生的一宗奪...

市民當寵物咁餵 野豬家族殺入市區地區焦點

市民當寵物咁餵 野豬家族殺入市區

今年不但是豬年,更是港人熱烈討論野豬的一年,因為近來牠們常常走到市區,去年就有7宗野豬襲擊人類的...

去書展 重新認識屬於你的香港地區焦點

去書展 重新認識屬於你的香港

那些年,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走入人山人海的書展會場,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兒童圖書目不暇給;長大...

摸蜆熱 生態大災難地區焦點

摸蜆熱 生態大災難

踏入暑假,夏日炎炎,一家大細到海邊玩水消暑是不錯的選擇,近年不少人更會選擇去摸蜆作樂。不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