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火炭明渠計劃,近期有新進展。渠務署委托工程顧問做詳細設計,研究明渠加設地下貯水缸及潛水泵,確保有足夠水流,支持原本流量有限的河道,培育健康生境;又計劃在火炭明渠中至下游位置,增設具藝術元素的休憩亭,讓市民享受河畔空間。地區人士促請盡快開展工程,期待水質可大為改善,並為居民開拓更多休憩空間。
火炭市中心明渠,獲渠務署選定活化對象。
長約1.7公里 經市中心伸至城門河
選定活化的一段火炭明渠長約1.7公里,由上游桂地街及達業里附近,經火炭市中心,一直伸延至體育學院對出的城門河道。渠務署早年曾表示,火炭明渠狹窄和斜度較高,洪水會在暴雨期間迅速來臨,疏散會有困難,同時水深和高速的水流,也會容易使行人遇險。因此,署方認為火炭明渠並不具備充份的條件,以讓市民進入活化後的河道。
為美化現有明渠,除早前擬定的工程項目,包括重新鋪設、綠化及改造河道,並增加旱季截流系統。工程顧問最新建議於現有桂地街花園下,增設貯水缸與其配備的兩個潛水泵及地下水管。
活化明渠正進行詳細設計, 料2024年動工。( 效果圖)
活化火炭明渠中,藝術工程早前完成。
擬建地下貯水缸 執靚桂地街花園
文件指出,由於火炭明渠的河床及堤岸均以混凝土鋪設,於旱季基本流量有限及不穩定,導致生態價值低。為讓明渠打造蜿蜒曲折的水體,以模仿自然河道的格局,並為水道中的生物提供一系列的微生境,以吸引野生動物如鳥類和蝴蝶等植物,融入於火炭明渠河畔的公共休憩用地的改造工程中,工程公司建議於桂地街花園改造休憩用地,並同時於地下建造一個用於儲水、供水和蓄洪的地下貯水缸。
然而,流水會經水泵送到河道,補給明渠環境流量,從而實現創造和模仿自然河道的生物多樣性和環境。另外,工程公司亦建議沿火炭明渠提供巢箱及覓食棲枝;沿河道邊緣的河底安裝蠔籠,為潮間帶物種和鷺鳥提供生境等。
為讓市民可以欣賞到活化後明渠,工程更會增添藝術元素,並在河道旁邊部分的行人道加設上蓋,又會在明渠兩岸建造觀景平台,署方希望讓市民能享受優美的河畔空間。暫定工程將於2024年首季動工,冀於2029年年底前完成。
政府推廣親水文化,啟德河早前已完成活化。
火炭明渠曾多次疑被非法排放染污。
陳壇丹:工程開拓休憩空間
民建聯沙田社區主任、青年民建聯副主席陳壇丹向《我家》表示,火炭駿洋邨、私人及居屋屋苑相繼入伙,居住人口急增,惟火炭過往是傳統的工業區,休憩消閒設施有限,因此一直爭取加快落實並開展活化火炭明渠工程,開拓更多休憩空間,讓區內居民生活有更大幸福感之餘,亦可令其成為新地標。
陳壇丹(左一)促盡快開展活化火炭明渠工程。
對於加設貯水缸增加水流量及安裝截流系統,陳壇丹表示民建聯沙田團隊一直關注區內河道水質。相信令河道持續有流水,對水質及改善明渠氣味有一定正面影響,惟他強調當局亦要繼續以新技術改善水質,否則河水也有可能變髒變臭。同時,他亦促請政府,不要因加設水缸,而令其他市民可享用配套會因成本增加而減少,從而影響活化效果。
2018 年「山竹」襲港,明渠下游一度水位上漲。
大圍明渠同活化 讓市民走入河道
除活化火炭明渠,大圍明渠亦同樣被選定為優先活化河道之一。為活化大圍明渠,渠務署計劃在香粉寮村附近增建人工濕地,並美化明渠兩岸的行人徑及建造觀景平台。同時,為了讓市民在安全時可走入河道內親近大自然,大圍明渠或會加入河內景觀步道,工程預計與活化火炭明渠一樣,將於2024年動工。
今年1月,渠務署曾一度於大圍明渠,興建臨時河道花園以測試讓市民走進河道的可行性。署方曾在河道內設置休閒座位、人造草地、3D立體地畫及兒童康樂設施,並設立水位上升預報系統確保安全,惟因疫情關係最終未有開放,直至3月被拆走。
渠務署回應指,該河道花園原計劃於今年1月至2月旱季期間開放,惟因疫情發展未能如計劃開放。署方強調,該設置是「活化大圍明渠」項目勘查研究的一部份,從中收集到的數據及意見,可為詳細設計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大圍河道花園,原計劃今年1 至2 月作旱季開放。
【啟德河復修後 節日氣氛更濃】
啟德明渠原為東九龍主要排洪渠道之一。總長度約2.4公里,由蒲崗村道一直延伸開去,沿彩虹道經東頭邨,到啟德發展區。渠務署於2011年10月起,斥資逾50億元進行河道復修及活化工程,工程於2018年竣工,活化後的啟德河相比以往光潔明亮,生態環境亦大大改善。
今年9月,中秋綵燈會亮燈儀式於活化後的啟德河舉辦,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亦有出席亮燈儀式,不少市民均大讚綵燈配合河道的夜景一絕,吸引不少人前來打卡。
啟德河中秋進行綵燈會亮燈,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除了啟德明渠,全長330米的佐敦谷明渠,亦活化成佐敦谷水道,並於今年4月開放。而渠務署下一個計劃是活化翠屏河,該計劃是「起動九龍東」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冀結合園境美化和生態元素,將河道打造成綠化河道走廊,美化社區,預計2024年第三季完工,而鄰近的海濱跨河通道和觀景平台,則可望率先於明年第一季開放。
我家焦點
沙田
民生
生活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