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一個新屋苑早前入伙,惟由於屋苑位於迴旋處盡頭,居民不時要與車輛「爭路」,從而經馬路外出。雖然運輸署曾協調附近屋苑拆除欄杆,以騰出空間增設過路處,但因居民怕引伸其他交通安全疑慮而未能成事。有地區人士支持運輸署考慮將現有迴旋處,改為盡頭路設計的方案,以期讓居民支持增加過路處,避免交通意外發生。
明翹匯居民過馬路要踏進迴旋處。
冇過路設施踏馬路 居民與車輛擦身過
位於青衣細山路的明翹匯,於今年中陸續入伙。由於屋苑出入口設於細山路的車輛迴旋處旁邊,因此居民要步行出入屋苑,就必先經迴旋處兩邊的行人路。
然而,由於距離巴士站較短路程的一邊行人路,在美景花園對出設有圍欄,因此現時不少居民都會步出馬路,繞過美景花園車輛出入口外圍的欄杆,直接來往巴士站,不時有車輛在途人身邊擦身而過,有明翹匯居民亦大嘆無過路處,十分無奈。
《我家》記者現場所見,細山路平日早上上班時間較為繁忙,不時有車輛在過路途人身邊駛過,過路的途人要留意多個路口的情況,才能成功過路,當中更有人因為趕巴士而跑出馬路,十分牙煙。
巴士經迴旋處,為避行人要減速。
細山路居民主要經巴士線243M 出入。
有外傭抱住孩童過馬路。
為設過路處,曾擬拆部分欄杆但遭反對。
林銳敏:街坊安全最重要
經民聯葵青社區幹事林銳敏向《我家》表示,自明翹匯入伙後,不少居民反映該位置缺乏過路配套,街坊出入不便。因此早於今年8月,曾約見運輸署官員進行實地視察。當時署方建議於美景花園對開,拆走部分圍欄,增設行人過路處。
林續說,惟當該署進行諮詢時,因有聲音擔心拆去圍欄增設過路處會導致安全疑慮,令新過路位置成為車輛在迴旋處轉彎時的盲點,大型車輛或未能顧及途人導致意外。
林銳敏認為,街坊安全是第一優先考慮。在無過路處情況下,行人的確險象環生。因此了解到各方的關注後,希望署方可從安全性、便捷性及可行性三方面,考慮增加過路處以貼合居民需要,因此她支持署方建議更改現時迴旋處為盡頭路的設計,希望可藉此改善交通安全,從而推展過路處工程,並期望過路處可以盡快動工。
林銳敏( 左一)認為,街坊安全是首要考慮。
運署:改善過路配套明年中完成
運輸署認為有需要提供一條路徑,讓明翹匯居民使用沿細山路東邊較直接的路徑前往巴士站。發言人指,因應地區人士意見,就該處過路設施提出改善方案,將現有迴旋處改為盡頭路設計,確保車輛只能從一個方向駛入美景花園,以增加行人和駕駛者的視距。
同時署方擬將過路處髹上顏色,令駕駛人士更加注意。署方會向附近居民闡釋行人過路處的好處和安全考慮,以釋除地區人士的憂慮,繼而推展有關工程,預計下月中開始進行,並於明年年中完成。
明翹匯後山路段封圍板 被指影響附近居民晨運
除了加建行人過路處引發問題外,近期亦有美景花園及長青邨居民,因明翹匯入伙後,其管理處在附近後山位置封起圍板,令他們無法一如以往使用後山的山徑做運動或晨運,而向地區人士求助。
為此林銳敏於上月邀請地政處官員到場實地視察,並去信了解有關山徑路段地權及管理責任等問題,希望能藉此釋除街坊疑慮並平息糾紛。她引述地政處職員回覆指,明翹匯後山路段證實屬該屋苑所有,因此該屋苑才封起圍板。
對於屋苑入伙後引起不同爭議,林銳敏認為在於政府賣地時沒有為居民做好明確規劃,引致新發展屋苑與原有屋苑在社區配套上,產生分歧,今次原有山徑突然成為盡頭路,令居民不能享用便是當中的例子。因此,她促請政府優化現有行山路徑,解決發展帶來的爭議,並增加居民運動空間,令居民增強幸福感。
地政處官員了解後山山路情況。
運輸署建議將迴旋處改成盡頭路。
【十八區關愛隊 架構細節公佈】
《施政報告》建議成立的「十八區關愛隊」,架構組成及運作模式日前隨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曝光。負責的民青局指,政府會以區議會選區將全港劃分成452個小區,每個小區設一支關愛隊小隊,並由所屬地區的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內所有關愛隊小隊的總指揮。
文件表示,每小隊每兩年資助協議期的總資助金額,大約為80萬至120萬元,年度工作及財務報告需交予評審小組,所有收入與支出須經過獨立執業會計師審計。當局計劃明年首季率先在荃灣與南區成立「關愛隊」,本月將公開邀請團體參與首階段遴選。
關愛隊的工作包括探訪有需要人士、送贈物資,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等,因應地區所需,此外還要協助政府傳遞訊息及向政府反映市民意見等。地區團隊需要申請並通過遴選成為小隊,每個小隊人數約8至12人,包括隊長和副隊長各一名,一個團體可承包多於一個小區的工作,也可視乎情況,動員小隊以外人士,藉以加強地區服務。
關愛隊工作包括探訪及送贈物資,圖為地區送暖活動。 (資料圖片)
我家焦點
交通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