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葵涌興盛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分校的附屬校舍,將計劃改建成職業訓練局的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改建計劃裡,新增兩座樓高5層的新附樓,並加設新屋頂層,工程料約3年內完成並最快於2029年投入運作。有議員支持興建該中心,以培養本地升降機技術人員,推動職專教育發展。
葵涌擬設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效果圖)
現時全港升降機及自動梯總數約有逾8.5萬架,並以每年1,250部的數量增長,機電工程署早前預計,五年內全港升降機及自動梯總數更將突破9萬部。
職訓局發展升降機技術中心
政府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協助職業訓練局發展升降機及自動梯技術中心,事隔一年,職訓局於今年6月向葵青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將現時位於興盛路葵涌消防局旁的校舍改建為升降機中心。
根據文件指出,職訓局將改建曾用作工商資訊學院的校舍(現址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分校的附屬校舍),提出加建兩個新附樓並加設一個屋頂層,以組成一幢5層樓高、樓面面積約2210平方米的新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新中心除分別設有升降機及自動梯技術的訓練中心外,亦包含室內運輸監控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實驗室、室內無人機檢測實驗區等設施。
改建工程或對民居學校造成影響。
新中心將改建於葵涌消防局旁邊。
地區關注工程噪音擾民與否
該等設施將用作提供相關專業培訓及認證課程,並擴大課程的學額供應,預計建成後每年可額外提供400個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學額,及約500個在職培訓學額,應付業界未來的需要。
葵青區議員朱麗玲認為,過往本港升降機及自動梯技術員短缺,相信校舍改建成新中心後可招收更多學生,為本港提供更多本地技術人員。另外,由於改建位置鄰近多間學校、葵聯邨及恆景花園,她關注改建工程三年期間的噪音滋擾,希望局方可採取適當措施,並加強向附近居民及學校的溝通,避免對學生及市民造成影響。
朱麗玲(左二)相信新中心可為業界注新血。
新中心曾用作工商資訊學院校舍。
立會議員促請改善技工薪酬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向《我家》表示,改建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的項目,有助培養本地升降機技術人員,推動職專教育發展。然而他指出,業界一直面對薪酬待遇及工作環境未如理想的問題,導致難以吸引更多新血入行。因此,除增建中心滿足行業每年約350名學徒的培訓名額需求外,推動業界改善薪酬待遇,更能吸引更多技工安心在業界發展。
職訓局發言人回應指,該改建項目已委聘顧問就項目進行工地勘測、制訂初步以至詳細設計。據現時的初步計劃,預計建築工程可在展開後約三年內完成,並可於2029/30學年投入服務。
改建工程或對民居學校造成影響。
擬建職訓局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
升降機行業缺人手 政府放寬引入專才
為改善短期升降機及自動梯行業人手不足的情況,政府早前宣布自今年6月30日起,引入8個指定技術工種、具專業資格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當中包括升降機或自動梯技術員、護士、電業技術員等。計劃中,每個行業三年內引入限額為3,000個。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擔心引入專才短期會對從業員帶來衝擊,並不利本地培訓。而放寬的指定技術工種中,如升降機工程及電工人員,需要考取香港牌照和註冊,發牌時亦通常要求包括擁有一定工作年資或學歷。就此,他指有工會關注部門會如何核實引入專才在外地的工作資歷。
林振昇舉例稱,以現時機電工程署處理電業工種人員註冊申請的做法,持有內地工作經驗的申請人,須在內地找公證處為其工作經驗進行公證,並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或類似工作許可證明。他希望當局理順及完善外地資歷的審查機制,嚴防有黑中介或造假個案,維持註冊制度的可靠及專業性。
林振昇憂引入專才不利本地培訓。
【區區顯關愛】
上門探訪聽心聲 助解雙老戶困境
7月3日,葵青偉盈小區關愛隊接獲工聯會緊急個案轉介,得悉青衣偉景花園內一對雙老住戶因身體情況急需支援。葵青偉盈小區關愛隊隊長彭熠銘向《我家》表示,了解到該隊長者夫婦中,老翁因長期臥床需太太照顧。而老婦近期因要照顧丈夫過度勞累,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不僅視力模糊、行動不便,更出現中風徵狀。
在收到轉介後,該隊即日上門探訪,說服老婦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診。並於翌日再次登門協助老翁暫居於家福會宏福服務中心,讓其妻子安心治療。
彭熠銘望與社區夥伴守護老友記。
與夥伴守護社區家庭
老婦出院後,關愛隊亦聯絡家福會宏福服務中心,為雙老安排上門送飯服務,並於7月9日安排義工上門安裝風扇燈,避免因天氣過熱影響健康。彭熠銘指,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希望關愛隊的支援行動,可以與社區夥伴共同守護這個家庭。
義工上門為兩老安裝風扇燈。
團隊助偉景花園雙老住戶解困境。
葵青偉盈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葵青愛親子同盟會
電話/WhatsApp:63654917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
科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