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天氣最為潮濕,近海的西貢及將軍澳屬濃霧重災區,讓人渾身不舒服。除了坐車時路上視野受阻,容易跣胎發生意外,不少人家中潮濕得浴室牆磚、窗框,以至地磚亦濕到出水,牆身甚至發霉發黑。有居民24小時開抽濕機,未到夏天長開冷氣,要捱上天價電費單。
時冷時熱的潮濕天氣,令住在寶琳,要幫兒子在家中湊孫女的莊女士十分煩惱。
疫症影響之下,孫女需要長留家中,因此莊不能夠時常開動抽濕機,惟有將機放在廁所弄乾衣服,而客廳卻因不能時常開冷氣抽濕,令牆身冒出水點,窗外亦白茫茫一片,她擔心家裏潮濕不打理的話,會令霉菌滋長影響家中孩子健康。
「司機只是靠記憶揸車」
潮濕除影響住民居,亦涉及交通安全。有西貢居民亦表示,每年踏入三月,坐西貢去彩虹小巴便覺得倍感驚險。
居民形容,坐在小巴望向外面時,擋風玻璃外白茫茫一片,連坐在車頭的司機也看不到前路,因此只能以低於時速30公里車速行駛,有網民更笑言:「司機只是靠記憶揸車。」
有小巴日前在濃霧下自炒撞壆。
將軍澳高樓外望白茫茫一片。
《我家》記者日前就趁大霧天,駕車駛至壁屋路段的清水灣道一帶。雖然未如網民形容的誇張情況,但霧氣籠罩整條公路時,視野只有200米左右,加上路面濕滑,有駕駛者經過時亦開着車頭大燈,轉彎時也刻意收慢,小心翼翼避免出意外。
而在記者視察前,該處已連續兩日發生交通意外。其中一輛小巴在晚上落斜時疑遇大霧失控自炒,撞向山邊並橫亙在清水灣道上,幸最終損毀輕微,由交通警到場善後。
清水灣道一到三月十分大霧。
陳繼偉:居民長開三部抽濕機
西貢前區議員陳繼偉認為,西貢潮濕問題相比其他區更嚴重,特別在高樓林立的將軍澳區。
陳繼偉表示,過去有不少將軍澳居民投訴,指家中的濕氣過重,其中以清水灣半島情況最誇張,有居民更要24小時開啟三部抽濕機「去濕」,令電費負擔加重。
他擔心有皮膚病及風濕等問題的居民病況轉差:「大家都明白係用多好多電,但一潮濕天氣想情況好啲就無辦法要用抽濕機,如果唔係一回南天老人家指風濕病都嚴重咗。」
西貢三月晚上行車感覺迷離。
霧鎖將軍澳,居民期待陽光燦爛的日子。
室內抽濕 宜留小段窗縫
如何對付室內「頑固」潮濕情況?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表示,當天氣由冷變暖,冷空氣剛走,另一股暖濕的海洋氣流迅速補充時,牆壁、地板等的表面溫度仍然較低,空氣中的水氣在遇上這些表面時,就很容易凝結成水點。
他表示,長開抽濕機可將屋內濕氣變成水滴抽到機內,令屋內變得乾爽,惟如果有人在家時,長開抽濕機會抽乾家中空氣,令寓所變得焗促難以呼吸。因此他建議開抽濕機時,也要開窗留有一小段窗縫。
另外,如果家中牆身較冷而屋外天氣開始回暖,亦容易令家中牆身冒出水珠,甚至發霉,因此亦可以打開一小段窗縫,拉近屋內外溫差,亦可減少水珠出現。
有大堂走廊滲出水珠。
窗台毛巾擋水點 乾布印乾牆上霉
有資深家務助理亦教路,如果家中使用的油漆是防霉乳膠漆,牆身出水後如沒有發霉,其實可以不用理會。
惟如用普通油漆或牆身開始發霉,便必須在三個月內的乾爽天氣時、盡快用乾抹布輕輕「印乾」清理:「千祈唔好用濕布抹,因為用濕布抹嘅時候,會為霉菌製造另一個生境。」
除牆身會冒出水珠,單位窗台及窗框附近位置,亦會出現水點,嚴重時水點會沿窗台流到地板上,弄濕地板,因此她建議:「只要放條毛巾在窗台上便可改善。」
有家務助理教路,抹走霉菌要用乾布。
【林超英:近海兼近山最潮濕】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教授向《我家》記者解釋,通常從三月到四月的季節,是霧氣最高峰的時期,直至約四月稍後海水轉暖,搾不出水點成霧才會減退。
而半夜的霧氣相對更嚴重,太陽出來後陽光會將水點蒸發,所以霧氣會在日間稍後時間減退。
為何西貢大霧情況更明顯?林續指,西貢與港島南區一樣直接面對南海,靠近海面。於春天開始時海面仍然屬比較清涼一邊,但東南方的南海,向香港吹來和暖而充滿濕氣的春風,空氣搾出水點變成霧,因此靠近向南海邊的地方,霧氣情況也會較嚴重。
林超英指出:「當暖空氣遇上冷的海水,原理就似戴上眼鏡,於寒冷處走入溫暖嘅地方咁!」林解釋西貢之中,又以井欄樹及壁屋一帶,為何總是有最大霧的情況,原來是跟該處地形有關。
西貢近南海, 容易受濃霧圍困。
由海入陸地上山變凍 空氣變水點提高濕度
林超英表示,近海邊較低樓層或未是最濕,但到了山邊會變得更濕。原因在於剛進入陸地的空氣未足以「出霧」,當濕氣一上高處便會變凍,相對濕度會愈升愈高近100%,所以在海邊附近地區如西貢,又遇近山邊的地勢就會最濕。
林超英指壁屋受地理因素影響,易積聚霧氣。
我家焦點
西貢
交通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