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元朗)清景台觀水塘 多人不免多圾氣?

 2020-05-22
(屯門元朗)清景台觀水塘 多人不免多圾氣?

屯門大欖涌水塘有「香港千島湖」之稱,得名源於水塘中小島眾多,形狀大小不一。要俯瞰千島涌全景,可拾級步行上去年才建成的千島湖清景台。然而,當觀景台方便遊人觀覽同時,沿途山徑卻被缺德客遺下大量垃圾,令行山徑到處變成垃圾崗。

近月疫情下,大欖涌千島湖變成熱門行山抗疫聖地,遊人量激增如鬧市。五月初,有網民張貼上山途中垃圾滿地的情況,除了樹叢間一堆堆垃圾,其中一個山邊避車處,亦變成垃圾小山丘。


大欖涌水塘去年加建清景台,可俯瞰千島湖全景。  

防止泊車兩鐵桶 當成垃圾箱塞爆

本來,該避車處上只是放有防止外人泊車的兩個鐵桶,但路經的行山客一於少理,竟將鐵桶當成垃圾桶,貪方便將垃圾丟到桶上。

其他山客繼而仿如接力般,將上山後的廢棄垃圾拋在該處,當中膠樽及鐵罐等即棄飲品垃圾,為數最多,其餘亦夾雜不少膠袋。

雖然路邊的垃圾,不少有膠袋包住,但問題是,封好的膠袋最終也是被人亂丟。而垃圾堆中,亦見到有人亂棄口罩。遊人愈多亂棄垃圾便愈多,最後更形成一座垃圾小山丘。

及後,有人自發在鐵桶噴上「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呼籲字句,希望可以一改劣況。最終亦無人理會,大字亦被愈堆愈多的垃圾覆蓋。



口罩亦是近期山上常見垃圾。


「加建好心做壞事」居民憂添清潔工勞累

不少行山客得知垃圾滿山後,均覺得亂棄垃圾於大自然的人十分自私,並指出疫情已不能再歸咎遊客,反映出本地人亦未有盡好公民責任。

有屯門居民更質疑,加建清景台是「好心做壞事」,擔心遊客暴增導致附近環境被嚴重污染,最終更有可能連累上年紀清潔外判工要把垃圾揹走、負擔大增。

「有啲人係有心亂掉垃圾,見無垃圾桶就將垃圾同用過嘅口罩周圍丢!就算99個口罩無病菌,剩番一個口罩出事都可以好大件事!」


樹叢周圍到處是垃圾。


專家提減廢源頭做起 帶水壺代替即棄膠樽

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主席周國強指出,近年遠足界及漁護署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行山訊息,並因此減少郊野垃圾桶的數量。

他表示,可惜疫症後,由於大量從未行山,或多年未有行山的都市客重返郊野,因此不理解行山規矩,因此令郊野亂拋垃圾情況惡化。為此,他已向漁護處表達近期口罩及垃圾亂棄山頭情況,冀署方能多加巡查及推廣。

周提醒,行山除自己應帶走垃圾外,更重要是旅程製造更少垃圾,例如可在籌劃行山時帶備可重用的水壺,亦可選擇較少包裝的食物上山,實行「源頭減廢」,就不會令大自然負荷加重。


加建清景台令附近垃圾激增, 上山途中避車處變垃圾崗。


前往賞景 可經大棠或掃管笏

去年才落成的清景台,原意旨在方便遊人觀覽大欖涌水塘一帶景色,而非方便遊人在山野丟垃圾。

大欖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是香港儲水量第四多的水塘,可達到2,000萬立方米,僅次於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及石壁水塘。

它於1957年落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由於水塘內有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又被譽為「香港千島湖」。

漁農署為方便遊人更易前往可一睹千島湖全貌,於去年在麥理浩徑第10段加建名為「千島湖清景台」的觀景台,工程包括加設有樓梯、指示牌及木圍欄等設施。


山徑途中的關帝廟擺設一隻赤兔馬像。


上山個半小時 沿途廟宇景點

要輕鬆到達清景台,市民可先由元朗或朗屏站附近,轉乘K66線巴士到達大棠下車,大棠山道緩緩直上,沿路經燒烤場、再轉走麥理浩徑10段經沿路指示牌接上石級便可到達,路程約一個半小時。

在上清景台的途中,沿路更有伯公廟、關帝廟外赤兔馬像等景點可觀賞。到達清景台後可沿路折返,或走另外一邊山路落山,到達掃管笏村或黃金海岸乘車離開。

【響應清潔郊野 量力而為】

2003年「沙士」肆虐期間,郊野公園跟現在同樣爆滿,市民由人多擠迫的商場轉到郊野度周末。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回想沙士時期時直言,當時市民也把都市壞習慣一併帶到郊野,隨處拋棄垃圾,令當時原來乾淨、優美的郊野公園和沙灘亦同樣變成垃圾崗,還幸現在市民保護郊野意識提高,綠惜地球組織義工上山清理垃圾時,亦有不少人響應。

戴口罩手套 小心污水濺眼

朱提醒,有意上山清理垃圾的市民,要先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除戴上口罩及手套,撿垃圾時要小心,避免讓污水及污染物濺到雙眼或身體,如垃圾位於危險位置及山坡,就不要冒險勉強執拾。

另外,執垃圾時亦要量力而為,不要拘泥執拾數量。完成後,市民不要將垃圾袋放到野生動物容易翻倒的地方。最後,市民應記得洗手及將用具消毒。



綠惜地球提醒有心人,上山執垃圾時要量力而為。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環保



相關文章


半年奪八命 踩單車不安心地區焦點

半年奪八命 踩單車不安心

單車安全,不容輕視!有「牛下女車神」之稱的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日前在其個人社交網站發文,嚴正...

濕!濕!濕!總有衫海喺左近地區焦點

濕!濕!濕!總有衫海喺左近

潮濕,是香港的特色之一。每當冬去春來,又濕又熱且焗的天氣固然難受,但對於家家戶戶來講,最苦不堪...

違例泊車失控  如同計時炸彈地區焦點

違例泊車失控 如同計時炸彈

近年多區違例泊車問題日趨嚴重甚至失控,頓然成為社區計時炸彈!一個月前,沙田牛皮沙街發生的一宗奪...

市民當寵物咁餵 野豬家族殺入市區地區焦點

市民當寵物咁餵 野豬家族殺入市區

今年不但是豬年,更是港人熱烈討論野豬的一年,因為近來牠們常常走到市區,去年就有7宗野豬襲擊人類的...

去書展 重新認識屬於你的香港地區焦點

去書展 重新認識屬於你的香港

那些年,我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走入人山人海的書展會場,一本本色彩繽紛的兒童圖書目不暇給;長大...

摸蜆熱 生態大災難地區焦點

摸蜆熱 生態大災難

踏入暑假,夏日炎炎,一家大細到海邊玩水消暑是不錯的選擇,近年不少人更會選擇去摸蜆作樂。不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