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無限大橋」啟用遲足六年?將軍澳──藍田隧道正全速興建,連接該隧道直到日出康城的跨灣大橋,亦配合於2022年竣工。當局早前表示將大橋命名為「活力無限大橋」,並在橋面加設寬四米來回單車徑,成為全港首條設有單車徑的行車天橋。單車徑將接駁將軍澳南海濱長廊,貫通區內單車網絡,令將軍澳成為「單車都市」。
「活力無限大橋」屬首條設有單車徑的天橋,居民憧憬將軍澳成「單車都市」。
從日出康城望向海邊正有大型地盤,海面上亦多了多條橋躉,一直延伸至調景嶺,這正是「活力無限大橋」的所在地。該橋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成六號幹線。該大橋在六號幹線工程上預料於2022年落成,屆時全長約1.8公里的橋上除設有共四線的來回行車道,亦將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
大橋將接駁日出康城,直達將藍隧道入口出市區。
跨將軍澳海灣大橋工程正在施工,料於2022 年落成。
居民盼橋上享受單車親子樂
即將分娩的梁太,剛搬進日出康城第五期Malibu居住。她指新大橋距離日出康城極近,並表示看過模擬圖後表示對大橋感到期待,相信到橋上散步會十分方便,亦指出未來也希望在橋上與孩子踏單車享受親子樂,惟她擔心單車徑較斜,人多時拍照或造成危險。
同時,她亦希望大橋盡快通車,解決將軍澳隧道的塞車情況:「依家環保大道太多重型車,經過都驚危險,希望未來新路開通後可以兩路分流。」
大橋設計構數學「無限」符號
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介紹,該「大橋」項目設計是根據2010年公眾諮詢的六個方案中選出,並以「無限」為主題,大橋中兩個向外傾斜橋拱與逐漸收窄的橋墩,視覺上構成相連的圓環,亦象徵數學「無限」的符號,希望大橋可在將軍澳海灣,創造一個令人一見難忘的標記,以「大大提升市民對將軍澳新市鎮的觀感」。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認為,大橋設立單車徑對單車愛好者是不錯的地方,可以在踏單車的同時欣賞沿海風光。她建議,未來有關部門聆聽單車團體多作考慮,從而善用現有基建及未來規劃發展,舉辦「三項鐵人」賽事,既推廣體育發展,建立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又能令這康樂設施更臻完善。
「活力無限大橋」落成後將設有單車徑及行人路。( 土拓署模擬圖片)
大橋項目全長1.8公里,以「無限」為主題。( 土拓署模擬圖片)
方國珊望如期使用不再延誤
方國珊續指,西貢及將軍澳人口持續上升,區內的道路發展未能配合人口增長速度,將軍澳隧道嚴重不勝負荷。
雖然過去一再促請有關部門加快進度,但該將軍澳跨灣大橋及藍田隧道工程仍一拖再拖,比最初預計2013年動工2016年完成,延誤約六年、即要到2022年才落成。她擔心如將軍澳隧道或環保大道出現阻塞,不單癱瘓將軍澳及觀塘的交通,連帶緊急醫療服務亦受影響。因此她希望今次「跨灣連接路」可如期使用不再延誤。
方國珊希望大橋開通後, 有關部門可完善未來運動規劃。
濫用司法覆核遺害 六號幹線拖延22年
六號幹線早於22年前、即1998年的《啟德(北部)分區草圖及啟德(南部)分區草圖》中已有規劃,當中由四個路段組成,分別是日出康城至調景嶺跨海「活力無限大橋」、將藍隧道、藍田至啟德發展區的T2主幹路,與及連接啟德至西九龍的中九龍幹線。
現時四個路段中,預計將藍隧道最早於2021年年底落成,相信建成後由將軍澳市中心前往東區海底隧道只需五分鐘,比現時節省10分鐘。
惟T2主幹路於2003年,受保護海港協會提出維港填海工程的司法覆核案影響,令規劃署要將原本需要填海的方案推倒重來,改以沉管隧道方式設計及興建T2主幹路,後再經去年立法會因社會事件拉布及破壞而停滯,最終要到去年10月才通過工程撥款興建,預計最快要2026年才竣工。
一旦全線落成,將軍澳到達九龍西,行車時間由現時75分鐘大大縮短至18分鐘。
【社會事件「疫」延誤 地盤趕進度工傷頻生】
工程進度被拖延,除令工程有可能超支外,或多或少更影響建築工人安全。今年三月,將軍澳唐賢街將藍隧道地盤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名37歲工人在工作時,突然被一條高處墮下巨型工字鐵擊中,工人當場昏迷不醒,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另外,今年七月,中九龍幹線的九龍城隧道工程中,一個重22噸鋼筋支架突然倒塌,一名51歲姓周工人走避不及被塌下物料擊中昏迷,搶救後證實不治。至本月15日晚,中九龍幹線何文田一個隧道工程地盤亦發生罕見意外,一輛挖泥車在吊運期間直墮豎井,在周邊圍觀的工人慌張閃避,挖泥車墜毀兼壓毀豎井下設施,幸事件未有釀成傷亡。
根據今年三月土拓署向西貢區議會提交文件指出,將藍隧道及相關工程因去年的暴力衝擊影響,如道路堵塞等,未能按計劃將工程物料送至地盤及完成混凝土灌注工序,工人交通受阻未能上班;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地實施公共交通管制,砂石供應仍未恢復,造成原料短缺,將藍隧道工程進度因而受阻。
工人在橋躉上趕工。( 互聯網)
我家焦點
西貢
民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