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面對不合理情況,大家會如何反應?怒吼、爆粗口,還是默不作聲?香港近日因熱氣球活動引發的爭議中,一位女士的發言意外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她沒有過度大聲吵鬧,卻用條理分明、情緒克制的表達方式,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也令整件事迅速傳播。
【氣球熱點】
港媽守分寸講道理
何小姐雖然帶着情緒,但仍然克制得宜,能夠講出道理與邏輯,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在高溫、吵雜、情緒緊繃的現場,她依然選擇以理服人、不爆粗,這份自制很難得,因為在鏡頭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可能被無限放大甚至成為笑柄。何小姐不僅守住分寸,還在孩子面前做出最直接的示範,這樣的處理方式,除了為自己維權,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情緒教育。
【健康知識】
憤怒血衝腦思維亂
生氣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當人感到憤怒時,大量血液會湧向大腦,不但會破壞大腦的正常運作,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讓思維混亂,使得理性思考變得困難。
在香港高密度、快速生活節奏的城市環境中,情緒管理愈來愈面臨挑戰。考慮到「港媽」經常碰上工作、家庭壓力,面對憤怒情緒,無論是作為當事人還是旁觀者,學習一點控制情緒的技巧會令人不失控。
【實用技巧】
即時情緒控制
生理調節方法
深呼吸策略:採用「4-7-8」呼吸法——吸氣4秒,止息7秒,呼氣8秒,重複3至4次
溫度改變:用冷水輕拍面部或手腕,降低皮膚溫度能迅速平靜神經系統
身體移動:如果情況允許,暫時離開事發現場,例如只是走去倒杯水,就可以分散情緒焦點
認知調整方法
擴大視角:問自己呢件事一周後是否仍然重要呀?一個月後呢?
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即使不認同也可降低憤怒強度
運用幽默:用輕鬆的心情看待問題,或以幽默的方式應對,有助於緩解緊張氣氛,降低憤怒的強度。
中長期 情緒管理
日常情緒鍛煉,可以嘗試建立情緒日記,記錄那些事件觸發了你的憤怒、身體有何感受(心跳加速、發熱)、憤怒背後嘅核心需求(被尊重?被理解?),透過日記,讓你更了解自己情緒觸發模式,提前做好準備。
學習使用「我陳述句」代替「你陳述句」:
香港文化背景下嘅特別建議
稍作休息:即使只有3分鐘,都可以望向窗外遠方,紓緩視覺同心理上的擠塞。
文化適應:嘗試將靜觀冥想與日常活動結合,例如上下班時進行呼吸練習。
專業支援:如果發現自己的憤怒情緒難以控制,影響到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可考慮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並學習更有效的應對策略。
對於這段讓人拍手叫好的發言,何小姐指出,主辦單位若要更動節目內容,應該是基於天災或不可抗力,而非人為疏失,更不能在事前用誤導式宣傳吸引消費者。
【溫馨總結】
控制而非壓抑消滅
「情緒控制」並非壓抑或消滅情感與情緒,而是一套認識自我、調節內心,並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回應內外在刺激的關鍵技能。學會情緒管理,能幫助我們在複雜的人際互動中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在充滿壓力的現代生活中維持身心健康,最終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不再被情緒綁架。
生活
健康
學習
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