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嗽是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之一。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咳嗽的成因與體質分類,再對症下藥或調理,才能真正緩解不適。曾俊杰醫師介紹三個常見類型的小兒咳嗽,以及對應的簡易食療方法,讓家長在家也能為孩子作出初步調理。
家長宜觀察小朋友咳嗽的頻率、痰液性質與伴隨症狀,選擇合適的食療對應調理。平時注意飲食勿過飽,減少甜膩,睡前避免進食。若咳嗽超過一周、高熱或呼吸困難,應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小兒咳嗽3類型】
第一類:「寒咳」
症狀包括咳嗽、痰白清稀如泡沫、鼻塞流清涕,遇冷咳嗽加劇,常見於吹風後。可飲用「洋蔥蘋果水」,具有辛溫散寒、宣肺止咳之效。用1/4個洋蔥和1/2個蘋果,加水200毫升煮15分鐘後過濾飲用。
第二類:「熱咳」
特徵為痰黃稠厚、不易咳出、口乾、咽痛、可能伴發熱。建議飲用「魚腥草梨皮水」,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取15克魚腥草與一個梨皮,煮沸後加魚腥草再煮10分鐘即可。
第三類:「積食咳」
常見症狀為痰多而黏稠、夜間加重,伴有口臭、腹脹、便秘等。可飲用「蘿蔔清腸湯」,幫助消食健脾。用100克白蘿蔔、6克山楂、1個雪梨、6克陳皮,加水煮20至30分鐘,可加少許冰糖調味。
我家博客
醫療
生活
陳洛志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