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
近年來,社區內出現不少圍繞精神健康的悲劇,涉及的群體也越見廣泛,不僅包括照顧者、長期病患、長者、學生,普通的打工仔也有各式各樣的生活壓力,關顧市民心靈健康的議題如箭在弦。
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屯門、油尖旺 、東區這三個地區康健中心/康健站推出「健康心靈先導計劃」,為區內市民提供免費精神健康初步評估,並將有需要的個案作進一步評估跟進,該先導計劃已於 8 月中試行。
實際上,坊間有不少機構推出與精神、心理健康評估相關的服務項目,例如:針對青年群體的賽馬會「心導遊計劃」;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推廣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項目「陪我講Shall We Talk」。
醫衛局在今年 7 月中成立「基層醫療署」(Primary Healthcare Commission), 基 層 醫 療並非針對基層市民的醫療,而是整個醫療系統
中的第一層,即「預防」。本港公營醫療資源緊拙,今屆政府扭轉以往「以治療為主、醫院為中心」的格局為目前「以預防為重、社區為中心」的體制,加強政策局的角色,包括整合和統籌由衛生署、醫院管理局、NGOs、其它公私營醫療界別和相關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更有效運用資源。
基層醫療特別是為弱勢社群,尤其是為無力負擔醫療費用者提供社會安全網。可以說,基層醫療作為醫療服務金字塔的基礎,未來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這個背景下,相信近年在全港 18 區成立的地區康健中心 / 康健站所提供的服務也會逐漸更多元。誠然,對很多市民來說未必對其提供的服務有所了解,有長者曾提及到康健中心尋求協助,就被告知已在「公立開 File」,不符合使用服務資格。
本欄樂見社會各界關心市民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努力構建共融社區,因此也希望藉此機會提醒,健康心靈計劃作為一種創新的服務模式,涉及跨界別合作,需要聆聽不同業界和服務使用者的反應及時調整,加強社區內非醫療專業人員的精神健康支援培訓,以便及早識別有需要人士,並提升社工處理複雜個案的能力。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張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