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同行基金創辦人 張媞
香港中文大學即將在下學年( 2025 / 26 )推出新課程「公共人文學文學士課程」(BAin Public Humanities),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個相關學士課程。課程主要由以往直屬文學院的「文化管理文學課程」與文學院下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文化研究文學士課程」合併組成,目前隸屬於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對香港社會和學生們來說是新生事物。由於這一課程與本欄積極倡議和推動的「社區營造」(Community Making)密切相關,所以在此向讀者們稍作介紹。
「公共人文學」著重向公眾傳達新想法,並以歷史、流行文化、藝術、哲學等作為媒介,提供有助於公眾參與對話的各種活動,包括展覽、講座、表演等等。換言之,推動公共參與、知識轉移、以文化為導向的社會實踐,是公共人文學的主要目標,從而建設凝聚力更強的實體和虛擬的社區。
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治理模式的轉變凸顯了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同時,社會工作也需要進化,借助不同學科的知識和專業,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政策學等,讓社區除了提供足夠的便利性,還要有文化、有溫度、有人的參與。
此時,公共人文學科作為一種理念,結合文化研究的辯證思考和文化管理的實務知識,為「社區營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人文氣息,希望在營造生活環境、營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營造共同的生活經驗方面,為有志於參與社區工作以及已從事社區工作的朋友提供更多的想像和參考。
本欄認為,公共人文學文學士課程在香港破土而出,不僅為莘莘學子提供一個新的學習機會和嶄新的視野——無論是重建我們的「附近」生活(人類學家項飆提出的學術概念),還是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的想像;也讓大學與公眾更好的接觸,讓我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仍能保有基本的人文思維和價值觀,值得推廣。
社區同行基金
我家時評
張媞